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0
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正因为时代、角度不同,所以许多历史人物对思想文化活动会见仁见智。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联合诸侯。

——班固《汉书艺文志》

材料二: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一次是……,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材料三:其实佛教是一个极广泛的称呼,也可以说是印度带来的文化,渗透到中国的思想,文学,美术,建筑,科技和民俗各方面的一个概称。它一方面需要与中国固有的信仰不发生根本的冲突,才能两者相折衷的互相融合。另一方面则是在这条件下,它也就无孔不入。

——倪端《历史的主角黄仁宇的大历史观》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你认为描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哪些影响?

(2)材料二中,你认为中国古代文化遭受到的前两次厄运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你认为这两次事件在本质有什么共同之处?

(3)材料三中,你知道佛教是在什么时候“渗透到中国的”?请你举一例说明在中国是怎样“它也就无孔不入的?

(4)通过对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和学习,你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有哪些理解和认识?

22-23七年级上·新疆阿克苏·期末
知识点: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佛教的传入及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正因为时代、角度不同,所以对许多历史人物的思想文化活动都会见仁见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材料二     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

                                                                                                                                                                                                                              ——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文化曾遭受到哪“三次厄运”?
(2)材料一、二对董仲舒的思想文化活动的评价有何不同。
(3)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活动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