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易0.85 引用1 组卷38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史;是一部血泪杂糅的历史,上下求索的历史。

材料一:晚清时期列强四次侵华战争。


   

材料二:因而我们所想修订的正是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产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的道路。从今以后,我们的商人得沿大江河航行,并自由出入所有的港口。

——《(法国政府)给葛罗男爵先生的训令》(1857年5月9日)

帝国主义把铁路当咸剥削和侵略落后国家的战略手段。帝国主义以货款形式为清朝政府修筑铁路,附有种种条件。修筑某一条铁路就是控制了这条铁路以至控制了沿线地区……国主义从投资修筑铁路本身还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治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须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印可取以为鉴。我英亦不能以待印度之法待中国也。

——英国外交副大臣勃罗叠立克在议会的演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并分别概括这两大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外国列强在侵华方式上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22-23八年级上·湖北武汉·期中
知识点:马关条约、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加以探究。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尽管表面上清王朝仍继续维持其统治地位,但实际上中国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拥有独立完整的国家主权,在许多方面不得不受制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摆布,成为西方诸列强掠夺和奴役的对象。

——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二   18575月,法国政府《给葛罗男爵先生的训令》中说:“因而我们所想修订的正是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的道路。从今以后,我们的商人得沿大江河航行,在大的消费中心开行设业,并自由出入所有港口。”

材料三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以及中国内地沾及寄存栈房之益,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

——《马关条约》

材料四   甲午战争出人意料的结局,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加大侵略中国的胃口。欧美列强看见东方刚刚崛起的小国日本打败了中国,便认为这个东方巨人已经躺在“死亡之榻”上,瓜分这个巨人的“遗产”的时机已经到来,便纷纷在中国占领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抢占路矿权利,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张海鸥《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

材料五   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治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须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印可取以为鉴。我英亦不能以待印度之法待中国也。

——英国外交副大臣勃罗叠立克在议会的演说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中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哪一条约;概括其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2)从材料二的“训令”分析,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这场战争又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的条约中列强对中国侵略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二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4)依据材料四、概括甲午战争后列强瓜分中国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5)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五的演说是发生在哪次战争之后?“团匪之事”是指哪个事件;从材料四到材料五、列强在侵华方式上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6)综上材料,近代中国屡屡遭受苦难,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面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抗争,前仆后继,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寻求民族独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尽管表面上清王朝仍继续维持其统治地位,但实际上中国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拥有独立完整的国家主权,……

——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治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须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印可取以为鉴。我英亦不能以待印度之法待中国也。

——英国外交副大臣勃罗叠立克在议会的演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材料一中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哪一条约?材料的演说“以华人治华地”这体现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图一   林则徐                                图二     洪秀全               图三邓世昌                         图四   康有为
(2)请仿照示例,从上述图一、图二、图三的历史人物中任选一位,为其制作名片。

材料三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书》

材料四   假如没有孙中山、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功绩,中国将很难走出推翻皇帝做皇帝、打江山坐江山的历史怪圈。而在辛亥革命以后,尽管通往自由和民主的道路仍然无比艰难,但有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为鉴,任何人想再帝制自为,再让已经被废的小皇帝回到北京皇宫,再复辟形形色色的专制制度、专制意识,都注定逃不过人民的唾弃,都注定会失败。

——摘编自梁峰《从现代化看辛亥革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的学习主张是什么?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功绩。用一例史实说明辛亥革命后“通往自由和民主的道路仍然无比艰难”。

材料五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六   为国家,今罢市,挽救学生;实指望,除国贼,还我青岛。

——近代某运动时期一商店对联


(4)材料五中的“德、赛两先生”具体指的什么?材料六中的对联出现于哪一运动时期?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一运动的性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