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新政是晚清时期的第一次改革运动,其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的主观目的范围。它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

材料二:戊戌新政不仅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实的“兴西学”“开民智”口号和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的目的。戊戌新政已有较系统的近代思想理论作指导,即从西方引进的进化论。戊戌新政的主要力量是维新派,他们的社会基础是当时的新兴社会力量-资产阶级。戊戌新政的内容更为广泛,也更加深入,不仅已涉及洋务新政所没有的政治领域的改革…….即使是延续洋务新政中的经济、文化教育领域的改革,也更有广度和深度。

-以上材料均摘自汪林茂《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这句话含义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从领导力量、政治主张、经济主张方面总结戊戌变法对洋务运动“超越”的主要表现。
22-23八年级上·湖北武汉·期末
知识点: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洋务运动的评价戊戌变法的经过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近代中国始终处于大变革的过程,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表现为急剧地新陈代谢,螺旋地推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新政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

——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材料二: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实的…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目的。

                                                                                                                                         ——汪林茂《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材料三:中国真正出路在哪里?十月革命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这样,就使1915年开始发起的这场运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转变为一个广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动。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1)你是怎样理解“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这句话的含义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领导力量、政治主张、经济主张方面总结戊戌变法对洋务运动的“超越”的主要表现。
(3)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根据材料三,中国近代化思想文化领域的一次探索是指什么?如何评价这次近代化探索。
(4)通过以上探究,总结中国近代化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变法是对洋务运动的汲取、扬弃和超越,主导力量的维新派突破了洋务派对“中体西用”的解释,提出了“保国”的口号,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实的“兴西学”“兴民权”“开民智”口号和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目的。戊戌变法已有较系统的近代思想理论作指导,即从西方引进的进化论。戊戌变法的内容更为广泛,也更深入,不仅涉及洋务运动所没有的政治领域的改革,即使在延续洋务运动中的经济、文化教育领域的改革方面,也更有广度和深度。

——摘编自汪林茂《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材料二   毛泽东明确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冯俊《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治国理政的成事之道

——学习<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体西用”的“体”指的是什么。概括戊戌变法“超越”洋务运动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吃了大亏”的表现。指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史实。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探索救国道路的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