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8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9月的一次会议后,我们惊讶地发现,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无疑是中国形成稳定的关键。

——摘编自[]约翰·奈斯比特《中国大趋势》

材料二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党的治国方略、方式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最终导致“文革”悲剧。

——摘编自《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1)材料一中提到的会议通过了哪个重要文件?材料一中论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哪一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制定的宪法是什么性质?这次会议形成我国哪一根本政治制度?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21-22八年级下·山东青岛·期中
知识点: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文革的结束、影响及启示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材料二   没有适当形式的政权机关,就不能代表国家。中国现在可以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代表大会、区人民代表大会直到乡人民代表大会的系统,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政府。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四   没有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党的治国方略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最终导致“文革”悲剧。

——摘编自《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确立的一项政治制度。
(2)据材料二的构想,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制度?说出该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影响。
(4)依据材料四,指出“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