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90
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是指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发动的侵略亚洲和非洲的远征。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即位为马其顿国王,两年后统一希腊诸城。公元前334年,率军登陆小亚细亚,入侵波斯,然后到埃及和两河流域。公元前324年,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印度未果,返回波斯。此次东征历时10年。经过伊苏斯之战、高加米拉战役、吉达斯普河战役,亚历山大征服了波斯、埃及、小亚细亚、两河流域。最终建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图二:亚历山大在帝国境内建造了几十座新城,而且其中的绝大部分都位于城市化水平比较低的底格里斯河以东地区。其最初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对被征服地区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些城市的定居者主要是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其结构和管理也是希腊式的。它们的建立,不仅推动了这些地区的城市化,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许多希腊人移民到了西亚,其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同时西方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经这一途径,希腊与东方文化获得了直接交流和融合的机会。


根据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点?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21-22九年级上·辽宁沈阳·期末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抵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选自部编《世界历史》

材料二:公元前509年,以罗马城为中心,罗马共和国建立起来。罗马通过一系列对外战争,统一了意大利半岛,到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霸主。公元前27年,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选自部编《世界历史》

材料三:公元7世纪,西方文明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地中海的周边地区,此时已不再被一个庞大的帝国所统治。到大约公元700年时,在原罗马帝国的疆域,出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文明:拜占庭文明、伊斯兰文明和西方基督教文明,这几种文明都是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它们分布于地中海的不同沿岸地区,彼此相互对立,各自都有自己的语言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选自《西方文明史》

材料四:13世纪的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这些经济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

——据【美】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1)请根据材料一,对亚历山大东征做出客观评价。
(2)根据材料二回答,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哪一世纪?
(3)依据材料三写出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写出两点即可)
(4)根据材料四,归纳13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变革”的表现。(写出一点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他“访道远游,请益之隙,存记风土”。十多年后,携带大量佛经返回长安,奉命“宜修一传,以示未闻”。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随所游至,略书梗概,举其闻见,记诸慕化”,共记录138个国家与地区,内容包括宗教文化、政治生活,山川水文、气候物产、风俗人情等方面。他所记录的往往不见于前人文字,有补于遗阙,无论是对历史学还是地理学皆有增补意义,重要价值不言而喻。


材料二: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征战。运用马其顿方阵及令骑步兵海陆军协同作战的严密阵法等创新战法,历时十年,征服了波斯、埃及、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他对东方文明造成一些毁坏性的破坏,但经这一途径,希腊与东方文化获得了直接交流和融合的机会;亚历山大在征战期间,建造了几十座新城。其中最著名的是埃及亚历山大市,还有如阿富汗的赫拉特和坎大哈等,这些城市后来都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认为玄奘与亚历山大的行为对文明交流有何共同作用?两者分别体现了文明交流的哪种类型?
(2)请再举一例我国古代文明交流的壮举。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