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53
北京的地铁站名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某校初一年级的同学以“地铁里的北京城”为题,进行主题探究性学习。

考察笔记一:

地铁燕房线北京地铁阎村站位于房山区西部,地处阎村镇,距镇西南10公里处的周口店龙骨山一带发现了北京人遗址。
相关历史材料

(1)依据考察笔记一中的考古材料完成以下表格。
序号推论
依据北京人生活区域动物化石可以推断北京人生活的区域有动物出没。

考察笔记二:

序号线路站名历史渊源
6号线潞城站西汉初置路县治于此,东汉改名为潞。曾建有土城,始称潞城。
6号线金台路站取自战国时期,燕齐争战,燕昭王筑台,置千金以延揽天下贤士典故。
燕房线燕山站《古今燕山》载:“周武王封召公爽于北燕,地在燕山之野,故国名焉。”
大兴机场线大兴新城站“大兴”之名历史悠久,秦朝建县,公元前224年,朝廷于蓟城地区”置广阳郡,蓟县属之。
(2)依据考察笔记二完成以下内容:分别写出③和④中的材料代表的政治制度:西周:__________秦朝:__________;并写出②中的材料反映的当时的时代特征。

考察笔记三:地铁车站的命名可以说是北京地名文化的延续,是地铁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每一座车站的命名都遵从“符合历史,照顾习惯,体现规划,好找好记”的命名原则,并注重突出北京的地域特色。由此,命名车站很大限度地采用了许多老地名,甚至是几近消失的地名,如“公主坟”“裕褪坡”“白堆子”“泥洼”“大井”“土桥”“九棵树”“稻田”“大瓦窑”等,它们是历史,也是文化,既通俗,又易记,是老北京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历史符号。

——摘编自户力平著《北京地铁站名掌故》


(3)依据考察笔记三分析用历史地名命名地铁站的意义。
22-23七年级上·北京通州·期末
知识点: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北京的地铁站名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某校初一年级的同学在本学期继续以“地铁里的北京城”为题,进行主题探究性学习。

考察笔记一:

八通线高碑店元代是漕运码头,皇粮商品集散地,曾盛极一时。
10号线火器营火器营是清代专门操演火器的军队,清乾隆年间设立外火器营,其建立百余年间,巩固边疆。”
1号线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
15号线顺义“顺义”即“归顺正义,服从一统”,唐朝统治者曾在此安置归附的契丹少数民族。
(1)依据考察笔记一并结合所学,完成以下任务:
将材料中地铁站名反映的史实按朝代顺序排序:____(写序号)。概括②和④中反映的历史史实的共同作用。

考察笔记二:

地铁站名历史渊源相关文献史料考古发现
10号线西土城土城是元代大都城墙遗址的一部分,是北京地区原样保城墙遗迹。①据《元史•地理志》记载:“城方六十里,门十一座。”A:勘查后得知元大都的积水潭稍大于今太平湖、什刹前后海的范围。
B:经实际勘察,元大都平面略作长方形,周长28600米。四周辟门十一座。
2号线积水潭元朝时,郭守敬开凿通惠河后,积水潭成为漕运终点,频繁地在这里运送,川流不息②《元史•河渠志》载:“海子一名积水潭,聚西北诸泉之水,流行入都城而汇于此,都人因名焉。”
(2)依据考察笔记二,指出与材料中①②文献史料相互印证的考古发现分别是①____②____。(写字母)。并结合所学写出这两处遗址蕴含的历史信息。

考察笔记三:

地铁14号线的某位负责人表示,此次的站名方案充分体现了历史文化特色,突出了地名的文化承载作用。“比如,根据相关历史文化资料,我们查验到当年金中都景风门所在位置,所以在公示的命名预案中出现了‘景风门站’,位于东城区安乐林路与琉璃井东街交汇处的一座车站,且邻近景泰蓝艺术博物馆,因此拟命名为‘景泰站’”。

——摘编自《地铁14号线中段13座车站站名公示》

(3)依据考察笔记三,指出地铁14号线站名命名的依据并分析这样命名的历史意义。
[凝固的历史记忆]

材料一   地名是触摸历史脉搏、感受历史温度的活化石。


材料二 1900年后,天津出现了杜总领事路、樊主教路、维多利亚中街等。上海宝昌路更名霞飞路,以法国名将霞飞命名。辛亥革命后,北京一些地名中的“皇”字改为了“黄”字,河南新建立了博爱县、民权县:武汉命名了黄兴路和蔡锷路等等。新中国成立后,新地名随之大批出现,如和平路,人民路、建设路、解放路、八一路、英雄街、英雄山等。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明朝时赐名为“归化城”,1954年更名为蒙语的音译名呼和浩特(意即“青色的城”)。80年代以来,各地给纷设立经济开发区、新区,如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年)滨海新区(1994年)。

——改编自《中国地名史话》等

材料三   地铁车站的命名可以说是北京地名文化的延续,是地铁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每一座车站的命名都遵从“符合历史,照顾习惯,体现规划,好找好记”的命名原则,并注重突出北京的地域特色。由此,命名车站很大限度地采用了许多老地名,甚至是几近消失的地名,如“公主坟”“裕褪坡”“白堆子”“泥洼”“大井”“土桥”“九棵树”“稻田”“大瓦窑”等,它们是历史,也是文化,既通俗,又易记,是老北京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历史符号。

——摘编自户力平著《北京地铁站名掌故》


(1)将材料一中的卡片与武汉地名命名的基本特征一一对应。(卡片字母填写至表格中的相应位置)

受到所在区域功能的影响

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

与武汉社会历史发展有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两个时期“新地名”命名寓意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研究和利用地名文化的认识。
某校历史社团开展“探寻北京城市遗址公园”主题实践活动。

活动一   社团学生考察遗址公园

①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②明城墙遗址公园



③金中都公园

围绕元大都土城墙遗址修建。公园里面有以战马群为核心的“鞍疆盛世”景观,有忽必烈、马可·波罗等人物雕像,还有体现交易中使用的大量铜钱的雕塑以明代城墙为核心而建,其中东便门的一段城墙保存相对完整,城墙内为夯土外包砖石。东南角楼高约30米,上有144个射箭用的窗口以“金中都”建城文化为主题,选址于当年皇城故址。仿建金代建筑,体现了“唐风宋制”的营建法式;设置营城建都、金人游牧等景点

活动二   社团学生依据圆明园遗址公园相关材料绘制了以下示意图

活动三   社团学生依据路县故城遗址公园相关资料进行研讨路县故城是2016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前期考古勘探时发现的西汉遗址。汉高祖时设县于此,因与秦始皇修筑的道路(驰道)相邻,而得名“路县”。该遗址分为城墙基址、城内遗存等四部分,出土文物丰富。发现之初,副中心规划基本成形,该区域已被规划为居住用地,并有铁路线穿过。因为遗址的发现,政府对已有规划进行调整,全面统筹遗址保护、文化体验、休闲活动等多方需求。2017年,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对路县故城城址进行原址保护,建立遗址公园。

——摘编自《北京城市副中心报》,2023年4月第4期

(1)社团学生按照朝代顺序考察遗址公园,顺序应为____。(写序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参照示例,写出一处遗址公园体现的历史。(示例除外)
示例:②明朝时期,朱棣迁都北京。角楼反映了当时的北京城具有强大的军事防御功能。
(2)依据示意图,概括圆明园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的变化。分析这一公园的历史价值。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路县名称由来所反映的时代特征。谈谈对这一城市规划调整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