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72
奠定中国文化自信的文明成果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



①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③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将思想家及其主张对号入座。(填写序号)

材料二:在造纸术发明以前,我国通常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竹木简笨重,帛的价格昂贵。……蔡伦总结前人的经验,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到东晋末,纸的使用已完全普及,并逐步传至周边各国,在世界范围内为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摘编自筒乐伟・韩森《丝绸之路新史》


(2)依据材料二,说说蔡侯纸的优点。结合所学,谈谈造纸术的发明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著作①《史记》②《伤寒杂病论》③《齐民要术》
时期西汉时期东汉末年南北朝时期
成书过程与影响司马迁继承了以往历史著作的传统,把几千年间零碎散乱的历史资料,加以整理、审核、排比;在整理历史材料时,有书本、档案的,也有自己采访的,尽可能的进行选择和考订。用毕生精力完成此巨著。张仲景广泛阅读春秋战国以来的医书,包括医经7家、216卷,经方11家、274卷,结合临床实践总结概括完成。确立中医传统辩证论治的原则。贾思勰广泛搜集前人文献,向老农询问经验,在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全书10卷,92篇,10多万字。奠定农学发展基础。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三部著作成书过程的共同点。概括上述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
22-23七年级上·北京顺义·期末
知识点:孔子战国百家的代表及其主张造纸术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科技传承智慧·科技开创伟业·科技成就梦想

材料一   古代中国重要科技著作(部分)

著作

①《伤寒杂病论》

②《齐民要术》

③《农政全书》

④《本草纲目》

时期

东汉末年

南北朝时期

明朝末年

明朝末年

成书过程与影响       张仲景广泛阅读春秋战国以来的医书,包括医经7家、216卷,经方11家、274卷,结合临床实践总结概括完成。确立中医传统辩证论治的原则。       贾思勰广泛搜集前人文献,向老农询问经验,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全书10卷,92篇,10多万字。奠定农学发展基础。        徐光启广泛阅读农书,收集古代农作物的种植经验,结合实践经验和心得。全书60卷,50多万字。系统总结了古代农学成就。        李时珍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实地调查,拜渔人、农民、车夫、药工等为师,历经27年,三易其稿,完成192万字的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依据材料一,指出四部著作成书过程的共同点。概括古代科学家的精神品质。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选择其中一项发明,说出与其诞生有关的历史事件。从行业变迁的角度,分析发明创造的社会意义。

材料三

古代烽火传军情、驿站送信、飞鸽传书、击鼓通信
19世纪中期利用金属导线、电磁波来进行通信(如电报、电话的发明使用)
20世纪初环球海底通信电缆建成
20世纪中期以来卫星通信、光纤通信、数字通信迅速发展,取代电缆,成为长距离、大容量传输的主要手段
21世纪初具有绝对安全和高效率性的量子通信技术成为研究热点

材料四   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

——摘自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3)请为材料三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依据材料四,写出互联网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至少两个角度)
科技的力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下是殷墟出土的文物



(1)材料一中的考古成果反映了哪朝的历史。任选一项考古成果,仿照示例说明这一时期的发展状况。(示例除外)
示例:②;反映了当时畜力车技术,说明这一时期交通工具的发展。

材料二   在造纸术发明以前,我国通常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竹木简笨重,帛的价格昂贵。……蔡伦总结前人的经验,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到东晋末,纸的使用已完全普及,并逐步传至周边各国,在世界范围内为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摘编自筒乐伟·韩森《丝绸之路新史》


(2)依据材料二,说说蔡侯纸的优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造纸术的发明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北魏处于史上一个寒冷期,自然环境恶劣,加之战争的因素,使得农业生产水平低下。作为太守的贾思勰关切民生问题,撰写了《①》,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

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原来的历法已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②经过多年观测和计算,发明了“大明历”,在从事历法的研究中,大量的计算需要圆周率,促使他对圆周率进行更精密的计算,终于求得了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圆周率值。


(3)结合所学,补全材料三表格①②处。归纳两位科学家的成就在当时的共同作用。
谈古代科技文化,强中国文化自信。

【汉字之源】

材料一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的特殊载体,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唯一从古老原创文明沿用至今的“活文字”。


1刻有文字的甲骨

2统一文字


(1)材料一中图1的文字记录了我国什么时期的历史?图2中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是什么?

【思想之翼】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

思想家
   老子


   孔子

                 墨子

       韩非子
思想主张ABCD

①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③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将思想家及其主张对号入座(填写序号)。说说百家争鸣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科技之光】

材料三   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




   西汉时期的纸本地图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蔡伦传》

我国的造纸术于12世纪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世界文化的进步,是中国对世界的一大贡献。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3)从材料三中选出可用于研究造纸术的两则一手史料(填写序号)。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造纸术发明的意义。

【艺术之美】

材料四


1《云冈石窟》邮票

2《兰亭序》邮票局部

(4)中国邮政发行了大量历史纪念邮票,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请你仿照对《云冈石窟》纪念票的解说范例,对图2《兰亭序》进行解说。
示例:云冈石窟要修建于北魏,石窟里雕刻着数以万计的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