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4
阅读一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下图是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


材料二   从1842年《南京条约》至1901年《辛丑条约》的一长串不平等条约,以及清政府的内政欠缺生机,都证实它完全无能力在现代世界中保护中国的荣耀……在王朝的急剧衰败中,加剧了被统治者的反抗。

《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警示钟》等著作宣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的革命思想。各种革命团体、政党也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有华兴会、光复会、中国同盟会。这些革命团体、政党积极谋划起义,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在清朝二百六十八年的统治中,反满情绪自始至终从未消失。各种由明朝遗民发动的运动、三藩之乱、天地会的活动、白莲教起义,以及太平天国运动,都表现了无休止的民族或种族反抗趋势,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正深深地根植于这一传统。

近代西方的伟大革命,如英国“光荣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以及法国大革命,均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民主、平等、人权、自由等观念风靡于中国青年的思想中。此时,民族主义、民主、共和思想成为中国革命性变革的推动力。


(1)依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探究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21-22八年级上·河北保定·期中
知识点: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创建 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42 年《南京条约》至1901年《辛丑条约》的一长串不平等条约,19世纪80及90年代朝贡国的丧失,以及清政府的内政欠缺生机,都证实它完全无能力在现代世界中保护中国的荣耀。在清朝二百六十八年的统治中,各种由明朝遗民发动的运动、三藩之乱、天地会的活动、白莲教叛乱,以及太平天国运动,都表现了无休止的反抗趋势,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正深深地植根于这一传统。近代西方的伟大革命为中国变革提供了道路选择。此时,民族主义、民主、共和思想成为了中国革命性变革的推动力。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大事(部分)

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先后颁布多项政策,宣布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废止跪拜, 剪除男子发辫,劝禁女子缠足等。
1915年底蔡锷等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1915—1916年北京、 上海、武汉等地先后爆发群众反袁称帝的示威游行。

——据统编教材《中国历史》整理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 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 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
(2)据材料二,分析辛亥革命产生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请选取一例相关史实并加以说明。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