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43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穷极思变,上下求索,探寻救国之路。某历史学习小组以“变革中前行”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请你积极参与并回答问题。
[器物之变]

材料一   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和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的“少数人”指的是地主阶级的哪一派别?为了“学西洋”他们掀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带来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制度之变]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2)材料二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事件?这次“变法”关于变革军事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   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的统治,揭开了民主共和的新一页。从此,中国不再被称为帝国,而被称为民国。由,标示着国家性质以及人们地位的变化。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3)材料三中“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依据材料概括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思想之变]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4)材料四中的“德、赛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5)通过以上学习探究,你有什么感悟?
22-23八年级上·辽宁大连·期中
知识点:洋务运动的评价戊戌变法的经过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和主要内容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他是广东南海人,受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影响,要求改变现状。他多次上述当朝皇帝,并指出,形势已发展到“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揭竿斩木,已可忧危”的地步,如不及时变法,列强的侵略会变本加厉,人民的斗争会风起云涌。

材料三   


材料四   ……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材料一中的“军事失败”与“少数人觉悟”各指什么具体事件?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以“他”为代表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3)材料三的图片形象的反映了我国近代一段十分重要的历史,请你用一句话准确概括其含义。
(4)材料四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什么运动?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受侵略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勿忘近代耻辱】

材料一:1840年夏,圆明园内正上演着昆曲《惊梦》……歌舞升平……列强入侵的炮声……彻底粉碎了大清王朝的纸醉金迷的生活。

一一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解说词


【探索救国道路】

材料二: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和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一一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二十世纪初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

一—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赛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一—陈独秀


(1)材料一中“入侵的炮声”指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的“少数人”有哪些代表人物?(列举一个即可)“学西洋”具体指什么运动?
(3)材料三中提到的康有为,他主张用什么方式来挽救中国?孙中山的救国方案是什么?
(4)材料四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代指什么?这场思想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这次思想文化运动的后期主要宣传什么思想?
自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伟大梦想,进行了不懈地探索、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一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材料三: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 ,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轿。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改编自人教版高中教材《历史(选修4)》

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问题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少数人觉悟了”领导了哪场重大运动?写出一个“少数人”的代表。这些“少数人”主张“学西洋”的什么?
问题二据材料二,康有为主要是通过哪一事件“变通旧法”?他的“变通旧法”比材料二“学西洋”进步在哪里?
问题三:材料三中“革命”指哪一历史事件?你认为材料中“中国革命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问题四:材料四中 “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为此掀起了什么运动?该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什么?
问题五: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近代化过程有怎样的特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