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困难0.15 引用3 组卷199
考古是在寻找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那些已经丢失的记忆,这一点对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因为有了考古才使得一个国家的历史更丰富多彩。

材料一   某市文物局20211219日发布消息称,在琉璃河遗址,今年最新发掘的一座西周墓葬中出土了青铜卣(yǒu)。青铜卣上的铭文与20世纪80年代在此出土的克盉()克罍(léi)的铭文有所不同,互为补充。——人民网

西周克盉克罍铭文:王曰:太保!佳(唯)乃明乃心,育(享)于乃辟。余大封乃育(享),令(命)克侯于)。事(使)羌、页、。平(与)驭(御)敞。克来医(燕),入(纳)土又(有)嗣(司)用乍(作)宝尊彝。释义:王说:太保(指召公)!你以你明审之心,奉事你王。我大封给你土地,供你享用,命克去为侯。再把羌、页、划归燕国管理。并参与对敞国的统御。既来燕国就任侯,收纳王给与的土地及封国后,叫人制作了此件器物(以示纪念)。(注:召公在京师辅佐君王,无暇就藩,长子克替父成为燕侯)

材料二   2021年国内十大考古发现第五名,湖北云梦出土中华第一长文觚(。专家认为,该觚年代最早,觚文篇幅也最长,是目前所见中华第一长文觚。据专家考证,觚文记载了谋士筡()游说秦王寝兵立义的故事。事件发生在战国后期,当时秦国势头强劲,东方五国结盟抗秦,取得暂时胜利,谋求与秦休战......劝说秦王止兵,使民安居乐业。最后,筡细述秦国地广、兵强、人众、物丰,暗喻秦王应当知足停战

——湖北日报

材料三   20211214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自2017年持续至今的江村大墓的重要考古成果。江村大墓位于陕西西安东郊白鹿原西端……是霸陵陵区内重要墓葬遗存。确认江村大墓为汉文帝霸陵,从而纠正了凤凰嘴为霸陵的历史记载。……陕西省汉陵考古队队长马永嬴说,这次的发现,陪葬品和皇帝身份产生了很大的落差”“我们只发现大量的陶器、铜器和铁器。这也印证了文帝临终前的遗诏:皆以瓦器,不得以银铜锡为饰……’”

——都市快报

材料四

陕西青铜龙是一件被盗文物,找到的八段只是这件文物被分切开的一部分,其他至今不见踪影。
(1)据材料一,指出“克盉克罍”铭文为我们研究哪一城市的的建城史提供了实证?通过铭文分析西周采用怎样政治制度?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二中“秦国势头强劲”与哪一事件有关?秦王是否“‘知足’停战”?最终结果如何?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试从国家和文帝个人两个角度分析“陪葬品和皇帝身份产生了很大的落差”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4)《盗墓笔》跌宕起伏的剧情吸引了很多读者,更有甚者以身犯险。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盗墓和考古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21-22七年级上·河北保定·期末
知识点:分封制商鞅变法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文物与考古

材料一

2022年的春晚上出现了一个“神秘嘉宾”——青铜大面具

青铜大面具现藏于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它宽131cm,高71cm,深66cm,重131斤,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三星堆出土的形制最为完整、体量最大的青铜面具。面具由四个部分分铸,然后再合铸而成,经考证这种铸造技术来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

(1)依据材料一,概括青铜大面具的特点。

材料二   《琉璃河遗址保护规划(2020年——2035年)》提出,将以西周燕国早期遗存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建设考古遗址公园。

①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於(于)北燕。——出自《史记·燕召公世家》②房山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1193号大墓,该墓葬于1986年首次被发掘,出土了以克壘、克盉为代表众多文物。③克盉,酒器,器高27厘米、长25.7厘米、宽16厘米、口径14.4厘米,器身刻有43字铭文。④克盉内铭文,大意是,周王说:太保(指召公)……我非常满意你的供享,命克(召公的儿子)做燕地的君侯……
(2)将材料二中的史料进行分类。(填写序号,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属于实物史料的是______________
属于文献史料的是______________
(3)二重证据法是把发掘的出土文物与文献的记载相互验证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请你依据该方法用上述材料论证“琉璃河遗址是燕国受封地”。

材料三   近年来,不少考古发现吸引了大批“粉丝”,曾被视为“小众”“冷门”的考古日益走向大众、掀起热度。三星推遗址新发现全程直播,引发众多网友关注;河南博物院推出的数字考古活动,吸引3000万人次“在线考古”;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被确定为汉文帝霸陵登上热搜……

对于考古热的出现,有下面一些认识:
A.线上直播等传播手段的创新成为了公众走近考古的契机和窗口。
B.了解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强烈需求。
C.考古结果体现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与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D.受盗墓小说及热播剧的影响,考古如同挖土寻宝,可以带来惊喜并且快速致富。
(4)以上认识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写字母)通过历史课的学习你认为考古还有哪些意义。
判断题
阅读材料,对以下表述作出判断:直接能从材料中得出的,在相应位置涂“正确”;违背了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相应位置涂“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相应位置涂“未涉及”。

燕国是周王朝分封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同姓诸侯国,它藩屏周室、镇抚边陲,在政治和军事上一直处于重要地位。燕国立国前后达八百余年,历经西周、春秋、战国三个历史阶段,作为华夏文明的一部分,燕国在八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但是有关燕国的文献记载较少,关于燕国始封地的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史记》中记述周武王灭商之后曾分封功臣谋士,其中明确记载“封召公奭于燕”。古今学者们对召公奭是否区燕国就封多有疑惑。其主要原因是《史记》中明确记载周公虽被封于鲁,但需留辅佐成王,因此由其长子伯禽到鲁国就封。而召公在周王朝中与周公地位相当,身居要职、地位重要。由于文献资料的缺失,关于召公奭是否与周公一样未到封地就封这一问题无从考证。

北京房山区琉璃河遗址发掘出的古城址、墓葬区、居住区,对上述问题作出了圆满的回答。西周燕都遗址,因其发现地被称为琉璃河遗址。琉璃河遗址是迄今西周考古中发现的唯一一处城址、宫殿区和诸侯墓地同时并存的遗址,出土的大量带“匽侯”铭文的器物,证明了这里就是三千多年前燕国的都城所在地。堇鼎,1975 年出土于北京琉璃河遗址贵族墓地,为西周早期青铜器。是北京地区出土青铜礼器中体形最大、最重的一件,代表着北京地区青铜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堇鼎高62厘米,重41. 5 公斤,内壁铸有铭文4 行26 字,记述了堇奉燕侯之命去宗周(西周首都现西安附近),向太保——召公进贡当地一些特色产品,得到召公的赏赐,为纪念此荣誉特做此器。根据铭文可得之,燕侯与召公为两个人,这与《史记》记载的“封召公奭于燕”,第一代燕侯为召公奭相矛盾。

1986年,考古工作者发掘了琉璃河M1193号墓,该墓葬已被盗掘,但仍发现各类随葬品200多件。其中该墓出土了两件青铜器:克盉、克罍。两件青铜器盖与器口内壁共铸有铭文43字,是目前琉璃河燕国墓地中出土最长的铭文,铭文中明确写有“命克侯于燕”,铭文内容结合史料记载研究认为,两件青铜器铭文中的“克”字,应该指人名,那么克不但是这两件青铜器的作器者和拥有者,而且是召公奭的嫡长子,更是真正的第一代燕侯。堇鼎的铭文也恰恰补证了文献中关于召公奭以其长子就封于燕,而自己留在宗周辅弼王室的记载,填补了文献史料对西周燕国记载的不足,进一步证实了北京琉璃河地区即当时古燕国的始封地。

——选编自《燕国重器——馆藏琉璃河遗址的出土堇鼎》,《文物天地》2016年8月版


(1)燕国为西周建立初期分封的同姓诸侯国,对巩固疆土有重要的作用。
(2)琉璃河遗址发掘之前,没有关于燕国历史的文献资料。
(3)召公奭和周公旦、太公望都是西周开国奠业的重臣,位列三公,官职为太保。
(4)《史记》中有明确记载,周公旦和召公奭都未到封地就封,而是由其嫡长子代其就封。
(5)琉璃河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城址、宫殿区和诸侯墓地同时并存的遗址。
(6)琉璃河遗址的发掘证明北京琉璃河地区为西周燕国的封地。
(7)堇鼎是我国出土青铜礼器中体形最大、最重的一件。
(8)克盉、克罍内铭文结合史料记载研究认为周公的嫡长子克为第一代燕侯。
(9)琉璃河遗址M1193号墓保存完好,发掘出各类随葬品200多件。
(10)克鼎、克罍的发掘,填补了文献史料对西周燕国记载的不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1年国内十大考古发现第五名,湖北云梦出土“中华第一长文觚(gū)”。据专家考证,觚文记载了谋士祭(tú)游说秦王寝兵立义的故事。事件发生在战国后期,当时秦国势头强劲,东方五国结盟抗秦,取得暂时胜利,谋求与秦休战……劝说秦王止兵,使民安居乐业。最后,祭细述秦国地广、兵强、人众、物丰,暗喻秦王应当“知足”停战。

——湖北日报


(1)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中“秦国势头强劲”与哪一变法有关?秦王是否“'知足'停战”?最终结果如何?

材料二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一法度,衡、石、丈、尺。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秦始皇廿六年的铁权(铁制的秤砣),【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隗状)绾(王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此句意思为规范长度和容积单位,如有缺欠和疑惑的,责令他们统一)】

里耶秦简(文字:“迁陵洞庭郡”)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秦朝在经济上和地方分别实行了什么制度?从治国措施来看,秦朝采用了战国时期哪一学术派别的思想?
(3)材料三中“廿六年”,指公元纪年的哪一年?
(4)按照史料的载体划分,可以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据此分别指出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史料类型。

材料四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形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人统一对“中国民族”形成的作用。举一例说明秦人统一“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影响深远。

材料五   秦末有一老农这样讲述他家的生活情况: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守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另据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6)材料五反映了当时的哪些社会问题?

材料六   据《史记》记载:“壮士不死则已,死要立下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材料六中《史记》的记载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五和材料六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从秦朝灭亡的历史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