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5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陵兵马俑

材料二   始皇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个郡,每个郡设置守、尉、监。将民众改称为“黔首”。下令欢聚宴饮。始皇将全国的兵器都收聚到一起,集中在咸阳,熔化后铸成编钟,以及十二个金属人像,每一个重达一千石,放置在宫廷之中。始皇统一法令制度和度量衡标准,统一车轨的距离,统一用于书写的文字。

——《史记·始皇本纪》译文


(1)史料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痕迹。根据时间与价值,可以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简述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
(2)根据材料二,简述秦始皇为加强地方管理在制度方面的创新举措。
(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
史实观点或结论
A秦始皇做出了卓越贡献。
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他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而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秦始皇焚书坑儒。B

22-23七年级上·福建龙岩·期中
知识点: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黄朴民《“大一统”之梦》

材料二:



1衡器八斤铜权(陕西西安、咸阳出土)图2“汉并天下瓦当”(陕西临潼出土)

材料三:“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记》载:“汉……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材料四:学者眼中的秦始皇

作者

著作

观点

翦伯赞

《秦汉史十五讲》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朱绍侯

《中国古代史上册》

秦始皇无休止地征发徭役,据历史记载,仅修建骊山陵就动用刑徒及奴隶70万人,加上防备匈奴的有30万,戍守五岭的有50万,如果再算上修驰道、搞运输的人,全国服役的人估计不下200万人。当时全国约有2000万人口,其中有200万壮劳力脱离生产。同时,秦始皇时刑法已经非常苛重,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1)材料一中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加强思想规范的具体做法又是什么?
(2)史料是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上图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结合所学,能从图2文物的出土得到什么历史信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解决分封王国带来的弊端,秦朝和西汉王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从上表中任选一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明确概括出材料中的观点;说明理由要有史实依据,叙述完整,条理清晰,不得照抄原文。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