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5 组卷39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之路)

材料一 由于特殊的国内外形势,毛泽东借鉴了苏联的工业化模式,并对其弊端进行了反思和调整。 1956年,他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

——摘编自鲁碧华《毛泽东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反思与突破》

材料二 建立人民公社首先是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而建设社会主义是为了过渡到共产主义积极地做好准备。看来,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

——《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1958年8月29日)

材料三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实践表明,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态势也比较好。我国经济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快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继续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

——《对市场作用认识的三次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国是如何借鉴“苏联的工业化模式”的?
(2)根据材料二,分析建立人民公社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正努力构建哪种经济体制?
(3)综合上述探究,你认为经济政策的制定应遵循什么原则?
2022·河南南阳·二模
知识点:一五计划的内容及成就人民公社化运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没有采取有些人提出的“和平土改”,即不要发动群众斗争,只要政府自上而下地发布命令把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意见。坚持依靠农民,发动和组织农民自己打倒地主阶级取得土地的群众路线。为了发动群众,每年派出约30万人的土改工作队,并建立了城乡最广泛的反封建统一战线。这样就保证了土地改革的彻底胜利。


(1)根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后我国土地改革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开展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材料二   由于特殊的国内外形势,(1953年)毛泽东借鉴了苏联的工业化模式,并对其弊端进行了反思和调整。1956年,他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

——摘编自鲁碧华《毛泽东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反思与突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国是如何借鉴“苏联的工业化模式”的?为了解决国家工业化建设所需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我国在农业上实行了哪个措施?

材料三   建立人民公社首先是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而建设社会主义是为了过渡到共产主义积极地做好准备。看来,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

——《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1958年8月29日)


(3)根据材料三,指出建立人民公社的目的是什么?然而,人民公社的建立却使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的困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对我国现在的经济建设有什么经验教训?

材料四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这种责任制不改变土地公有制形式,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上的自主权,改变了经济管理中过于集中和单一的方式。

——摘编自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


(4)根据材料四,概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具体指什么?根据材料四,概括农村改革后,农民与土地之间是什么关系?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没有采取有些人提出的“和平土改”,即不要发动群众斗争,只要政府自上而下地发布命令把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意见。坚持依靠农民,发动和组织农民自己打倒地主阶级取得土地的路众路线。为了发动群众,每年派出约30万人的土改工作队,并建立了城乡最广泛的反封建统一战战。这样就保证了土地改革的彻底胜利。

材料二:由于特殊的图内外形势,(1953年)毛泽东借鉴了苏联的工业化模式,并对其弊端进行了反思和调整。1956年,他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

---摘身自鲁碧华《毛泽东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反思与突破》

材料三:建立人民公社首先是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而建设社会主义是为了过渡到共产主义积机地做好准备。看来,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通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论径。

——《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1958年8月29日)

材料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这种责任制不改变土地公有制形式,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上的自主权,改变了经济管理中过于集中和单一的方式。

(1)根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后我国土地改革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新中国开展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国是如何借鉴“苏联的工业化模式”的?为了解决国家工业化建设所需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我国在农业上实行了哪个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建立人民公社的目的是什么?然而,人民公社的建立却使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的困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对我国现在的经济建设有什么经验教训?
(4)根据材料四,概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具体指什么?根据材料四,概括农村改革后,农民与土地之间是什么关系?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