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国各界群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当时,国家刚从长期的战乱中复苏,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但是从1951年6月1日开始掀起全国规模的捐献飞机大炮运动以来,许多群众节衣缩食,积极捐款。到1952年5月底,全国人民在一年中捐款的总额,约计可买战斗机3710架。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

材料二   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的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荣毅仁(1956年)

材料三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出现的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位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
(2)材料二中荣毅仁这段话主要是针对什么历史事件说的?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他对这一历史事件持何种态度?
(3)材料三中的“分田到户”指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影响?
(4)饮水思源。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20-21八年级下·广西北海·期中
知识点:抗美援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

——刘少奇(1950年6月)


(1)材料一中,刘少奇所说的改变是指我国进行的哪一场运动?根据材料说出这场运动的影响。

材料二:一亩地要产五万斤、十万斤以至几十万斤红薯,一亩地要产一两万斤玉米、谷子,这样高的指标,当地干部和群众讲起来像很平常,一点也不神秘。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人民日报》1958年8月27日)


(2)材料二中,1958年《人民日报》刊登的文章反映出我国处于哪一经济建设发展阶段?它给当时的经济建设带来了什么后果?为了解决这一事件的影响,党中央提出来什么方针来调整经济?

材料三:1978年11月24日晚,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的“生死状”。我们分田到户, 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3)材料三中小岗村的“生死状”,让邓小平从这件事看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那么“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的措施是什么?这个措施对应中国摆脱贫困有何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


(1)依据材料一,指出“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党和国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一五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2)依据材料二图示及所学知识,填写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材料三   这场运动的宗旨是提高产量、防止富裕农民重新冒头、争取更大程度的农业专业化,以及加速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到1956年年底,约96%的农户正式成为合作社社员。

——摘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改造在农业上采取了什么改造形式?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四   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上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粮。如果不成,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


(4)材料四中小岗村这一冒险举动,创造了后来农村的什么政策?它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内容,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