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图所示内容。


材料二   戊戌变法是……先进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所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它力图通过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转出一个全新的社会类型,将一个封建专制的中国改造成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使国家步入世界发展的轨道,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摘编自《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三   辛亥革命以暴力推翻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132年的历史打上了一个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42~1890年外国轮船公司在华货物运送数量变化特点。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72年~1890年外国轮船公司在华货物运送数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全新的社会类型”的含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原因。
18-19八年级上·山东临沂·期末
知识点:洋务运动的评价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影响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从19世纪中期开始,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先后涌现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提出了各自的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推动近代中国的发展。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上书中指出:“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引自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材料二   李鸿章晚年时感慨道:“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材料三   戊戌变法是……先进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所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它力图通过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转出一个全新的社会类型,将一个封建专制的中国改造成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使国家步入世界发展的轨道,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摘编自《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四   辛亥革命以暴力推翻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132年的历史打上了一个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五   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是什么原因让林则徐得出这样的判断?你是怎么评价林则徐的?
(2)材料二中,李鸿章的这番话反映的观点是什么?你怎么看待他的说法?
(3)根据材料三,找出当时先进知识分子追求的“全新的社会类型”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原因。
(5)根据材料五中的“革命”和“全人格的觉醒”,请分别写出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结合中国近代化历程中遭遇的种种挫折,指出材料中梁启超倡导“全人格的觉醒”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