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5
历史一次又一次地证明,封闭保守会导致落后,开放交流有利于促进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材料二   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材料三   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

材料四   近年来,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推动者和贡献者,在推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中国为推进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开出的良方。

——熊光清《“逆全球化”阻挡不了全球化进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为“让世界进入中国”而最先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这一行动得益于哪次会议作出的伟大决策?有何代表性事件能说明“中国开始走向世界”?
(2)写出一个第一批经济特区的代表城市。依据材料二,分析其能够成为经济特区的条件。
(3)材料三中整个“大胆行动”指的是对外开放中哪一具体举措?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有何特点?
(4)据材料四指出在对外开放进程中,中国“为推进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开出的良方”是什么?
21-22八年级下·山东青岛·期中
知识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开始的尝试”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材料二: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新加坡《联合早报》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为“让世界进入中国”而最先采取的措施是什么?有何代表性事件能说明“中国开始走向世界”?

材料三: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3)写出两个第一批经济特区的代表城市?依据材料三,分析其能够成为经济特区的条件?

材料四: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


(4)材料四中整个“大胆行动”指的是对外开放中哪一具体举措?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有何特点?

材料五:近年来,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推动者和贡献者,在推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中国为推进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开出的良方。

——熊光清《“逆全球化”阻挡不了全球化进程》


(5)据材料五指出在对外开放进程中,中国“为推进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开出的良方”是什么?
(6)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