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51
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

材料一:唐代江南地区出现了曲辕犁,宋代进一步完善和普及,标志着中国传统犁臻于成熟。曲辕犁的主要特点是,曲辕不直接与牛轭相连,而是通过其前端的可活动的犁盘或挂钩用套绳与牛轭相连。犁索与犁辕连接处在役牛臀部之下,犁辕缩短,改直辕为曲辕,犁架重量因而减轻。它可以用一牛挽拉,灵活自如,以便于转弯。此外,曲辕犁调节深浅的结构更为完善,修长的犁底使操作时能够保持平稳,犁铲与犁壁亦有改进。这种犁最初大概是适应水田耕作需要而产生的,但其基本结构和原理同样适用于北方旱作区,宋元时已成为通用全国的最有代表性的耕犁了。

——李根蟠《农业科技史化》



(1)材料一认为在江南地区发明曲辕犁的依据是什么?曲辕犁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
(2)结合材料一概括曲辕犁的特点。

材料二:中国历代农业生产状况表:

年代
项目
2年(西汉)740年(唐)1078年(北宋)1875年(明)1835年(清)1953年
人口0.6亿0.5亿<0.5亿0.6亿4.0亿6.0亿
耕地830万项1440万顷525万顷701万顷738万顷14亿亩
亩产粮<100斤<100斤<200斤<200斤<200斤239斤
人均耕地14亩24亩9亩10亩1.7亩2.3亩
人均粮食1400斤2400斤1800斤2000斤340斤555斤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国家统计局公报》第三编,1956年


(3)表格中的年代栏“1875年(明)”一个数字排序错误,结合“明朝(1368年-1644年)”纠正。
(4)从图表分析中国古代粮食亩产量在2年(西汉)到1835年(清)之间的变化特点。

材料三:《天工开物》图文并茂地展现了中国17世纪之前的科技成就,最先进的纺织机械——花机;竹筒排空瓦斯和巷道支护等煤炭开采技术;从生铁到熟铁再合炼成钢的生产系统;“灌钢”“生铁淋口”、固体渗碳等金属加工工艺;“粹精”(粮食加工)中提到的中国汉代发明的水碓装置;“作咸”(制盐)中介绍的钻打井技术。

——摘编自人民网《<天工开物>曾令世界瞩目的中国技术》


(5)根据材料三概括《天工开物》记述了哪些方面的科技成就?这些科技成就说明了什么?
21-22七年级下·山东临沂·期末
知识点:盛世经济的繁荣明清经济的发展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先进生产工具的发明不断推动社会进步,也见证人类的创造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江南地区出现了曲辕犁,宋代进一步完善和普及,标志着中国传统犁臻于成熟。曲辕犁的主要特点是,犁辕不直接与牛轭相连,而是通过其前端的可活动的犁盘或挂钩用套绳与牛轭相连。犁索与犁辕连接处在役牛臀部之下,犁辕缩短,改直辕为曲辕,犁架重量因而减轻。它可以用一牛挽拉省力,灵活自如,由便于转弯。此外,曲辕犁调节深浅的结构更为完善,修长的犁底使操作时能够保持平稳,犁铲与犁壁亦有改进。这种犁最初大概是适应南方水田耕作需要而产生的,但其基本结构和原理同样适用于北方旱作区。改进后的犁,宋元时已成为通用全国的最有代表性的耕犁了,耕作效率大大提高。

——李根蟠桃《农业科技史化》


(1)根据材料一分析曲辕犁与直辕犁相比有何特点?

材料二   《天工开物》全书详细总结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18卷。并附有123幅插图,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注重实际,重视实践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的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应星的著作《天工开物》有何特点?
先进生产工具的发明不断推动社会进步,也见证人类的创造力。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唐代江南地区出现了曲辕犁,宋代进一步完善和普及,标志着中国传统犁耕臻于成熟。曲辕犁的主要特点是,……犁辕缩短,改直辕为曲辕,犁架重量因而减轻。它可以用一牛挽拉,灵活自如,便于转弯。此外,曲辕犁调节深浅的结构更为完善……。这种犁最初大概是适应水田耕作需要而产生的,但其基本结构和原理同样适用于北方旱作区。宋元时已成为通用全国的最有代表性的耕犁了

——李根蟠《农业科技史话》


材料二: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指资本主义从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向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从农业占优势的经济向工业占优势的经济迅速过渡。它包括世界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和经济、社会关系的巨大变革。

——庄解忧《世界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经济社会影响》

材料三:第一次工业革命,许多技术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第一次工业革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在英国,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范围更加广泛。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分析曲辕犁与直辕犁相比有何特点?并说明其历史地位。
(2)从材料二中推断机器产于什么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资本主义社会带来的变革表现在哪些方面?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4)根据材料四回答,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建设】

材料一   直到隋唐时期,统治者们才摸索出一套防止上层贵族垄断权力的官僚制度……由于(这一制度)成为步入仕途、求取富贵的最主要手段,有志从政者就必须接受同样的经书、文学教育,从而使全国在思想文化上也形成大一统的局面。

——摘自【美国】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材料一中的“一套防止上层贵族垄断权力的官僚制度”指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推行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
【科技应用】

材料二:它的主要特点是,犁辕不直接与牛轭相连,而是通过其前端的可活动的犁盘或挂钩用套绳与牛轭相连。犁索与犁辕连接处在役牛臀部之下,犁辕缩短,改直辕为曲辕,犁架重量因而减轻。

——摘编自李根蟠《农业科技史话》

(2)材料二中的图片以及材料描述的是唐代的一种耕种工具,请写出它的名字。除此之外,唐朝还诞生了哪一灌溉工具?
【文化发展】

材料三   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其表现在朝鲜和日本的变化。

——《开放与兴盛的唐朝》

(3)根据材料三,运用史实,说明唐朝文化“大进”、“大出”的典型事例。
【经济繁荣】

材料四   农业和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人口大幅度增长,促进了宋代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国外市场的开辟,为当时商业的兴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宋代商人可以随处开设店铺,因而出现了一些新的商业街道和场所,夜市营业时间也允许延长到三更甚至四更,罗盘的发明和海船制造技术的提高,使宋代海上交通比前代更为发达,海外贸易更加兴盛。

——摘编自涂耀军 张洪春《浅论宋代商业的兴盛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概括宋朝商业繁盛的原因。宋朝设立哪一机构来管理海外贸易?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国家兴盛所需要具备的因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