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2
海洋,连接着世界;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通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皇帝注重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发。971年赵匡胤在广州设市舶司,这是宋朝设置的第一个市舶司,此后,宋朝又在杭州、明州(现宁波)、泉州、密州(现山东诸城)等地设置市舶司。同时赵匡胤大力推行偃武修文政策,重视科学技术发展,他还非常关心造船事务,亲自到造船的地方观看……正因如此,宋代虽然始终危机四伏,却书写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灿烂的一页篇章。

——吕文利《丝路记忆》

材料二   1405年第一次开往南洋,传达了和平友好的理念,建立外交关系……

1407年再次出使西洋,每到一处,颁布明朝皇帝诏书……

1411年大明京城“万使云集”

1413年东非的麻林国遣使来明朝贡献“麒麟”——长颈鹿

……

1430年,开启了他第七次远航

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材料四   “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论坛开幕式的演讲(2017514日)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明朝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反映了中国人走向海洋有什么特点?
(3)材料三反映了清政府实行什么对外政策?并指出这一政策的危害。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一带一路”倡导的精神在中国古代有什么体现。
21-22七年级下·全国·期末
知识点:海外贸易的兴盛(宋)郑和下西洋海禁政策、闭关锁国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材料一 宋代,皇帝注重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发。971年赵匡胤在广州设市舶司,这是宋朝设置的第一个市舶司,此后,宋朝又在杭州、明州(现宁波)、泉州、密州(现山东诸城)等地设置市舶司。同时赵匡胤大力推行偃武修文政策,重视科学技术发展,他还非常关心造船事务,亲自到造船的地方观看……正因如此,宋代虽然始终危机四伏,却书写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灿烂的一页篇章。

——吕文利《丝路记忆》


(1)说一说市舶司的作用并据此概括说明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材料二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2)材料二中清政府所实行的对外政策的含义?

材料三: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口号。

材料四:与日本交战失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4)材料四中促使李鸿章伤感的说这段话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原因是什么?
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关乎政权稳定和民生福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唐太宗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为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采取的措施。

材料二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 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

材料三 宋代,皇帝注重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发。971 年赵匡胤在广州设市舶司,这是宋朝设置的第一个市舶司,此后,宋朝又在杭州、明州、泉州、密州等地设置市舶司。同时赵匡胤大力推行偃武修文政策,重视科学技术发展,他还非常关心造船事务,亲自到造船的地方观看…… 正因如此,宋代虽然始终危机四伏,却书写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灿烂的一页篇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宋朝时期,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4)根据上述内容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