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6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个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1)材料一中“朕”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当时唐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材料二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2)材料二中的“契丹”和“拓跋”分别是什么民族建立的什么政权?

材料三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3)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材料四 ……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指出材料四中“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开始于哪个朝代?“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指的是哪个民族?
(5)根据以上材料,古代的民族关系对我们当今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21-22七年级下·广东广州·期中
知识点:唐朝的民族政策辽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元朝民族融合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个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1)材料一中“朕”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当时唐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材料二: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2)材料二中的“契丹”和“拓跋”分别建立了什么政权?

材料三:“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3)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

材料四:诗歌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4)“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匈奴”指的是哪个少数民族?这一时期民族交往频繁,有战有和,但和是主流。从战与和两个角度,各举一例说明南宋与金的关系。
(5)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古代的民族关系对我们当今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各地的地形、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千差万别,造成了地域之间经济文化面貌的巨大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人们要分别开发和利用不同的自然资源,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也就各有不同,这使得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众多民族和多元文化。不同的地域与文化,既有隔阈的一面,又有互相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的需要。因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得自古以来的各地区与民族之间,冲破山河阻隔,一直进行着日益密切的经济交流。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民族众多以及各民族交往、交流的原因。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当时唐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材料三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   《北宋形势图》(1111年)、《南宋形势图》(1142年)



                           《北宋形势图》(1111年)                                             《南宋形势图》(1142年)
(3)材料三中提到了两个与北宋形成对峙局面的政权,材料四的图一《北宋形势图》中A、B两处代指这两个政权的势力控制范围。请填写出这两个政权的名称。
控制A处范围的政权是______
控制B处范围的政权是______
(4)材料四的图二《南宋形势图》中的C代表与南宋形成对峙局面的某一政权的势力控制范围,请说出这一政权的名称。D处代表南宋与这一政权划定的分界线,请写出这一分界线的大致范围。
C处范围的政权是______;D处的大致范围是______。

材料五   ……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和江南”开始于哪个朝代?并说明“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具体是指哪个民族?
(6)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古代的民族关系对我们当今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