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易0.85 引用2 组卷42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永乐六年到宣德五年,郑和又先后六次率领船队远航,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船队用中国的瓷器、丝绸等物与各国进行交易,购买各国特产。郑和出访后,各国纷纷向中国派遣使臣和商队。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三:在福建有首歌谣流传至今:执法如山军纪明,出师矢志灭胡尘。斩子励众并为国,千秋共仰思儿亭。讲的是当年戚帅率军抗倭时,一次临阵派兵,他的儿子作先锋,路遇大雾没有按时赶到,军令如山,亲儿子被他处以军法。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发生在什么时间?哪位皇帝派遣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能带去大量中国特产?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指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体现了当时什么外交政策?
(3)依据所学,请你说说郑和“大规模的航海”最远到达了哪里?有何意义?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戚继光抗倭成功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21-22七年级下·山东德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戚继光抗倭郑和下西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