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9
明成祖是明朝第三位皇帝,在位期间开创“永乐盛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去虏之近,制虏之便,莫有如今日者也”,蒙古因素既是明朝迁都北京的真正意图,又是明朝迁都北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定都北京之后,明朝的使命便是以北京为政治中心,将南方的经济重心与北方的政治和军事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全力构建新的“华夷秩序”,真正实现中国的“南北一体化”。

——摘编自田澍《明朝迁都北京与多民族国家治理》

材料二:在发展文化事业方面,明成祖采取了繁荣文化事业的政策。他尊儒纳士,兼用杂流,咏歌写赋…尤其令人称道的是,明成祖组织文人编纂了多种图书,其中最著名的是《永乐大典》。这是我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部类书,由3000文士历时5年编成,保存了我国15世纪以前大量的文化典籍。它不仅是我国的文化宝库中的珍品,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享有崇高的地位。

——摘编自侯书森《权力史鉴》

材料三:汉唐是明成祖心目中的盛世。在他看来,“万邦无不归顺者,圣人之统也”。正如汉有“张骞凿空”一样,他派郑和数次出使西洋,正是为了实现他“帝王居中,抚驭万国”的雄心。明成祖命郑和“往东南诸国赏赐宣谕”,借以“敦睦邦交”。

——摘编自晁中辰《明朝对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军事、经济角度分析明朝迁都北京后面临的问题,并归纳迁都对中华民族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成祖繁荣文化事业的措施,并概括《永乐大典》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并分析其条件。
21-22七年级下·广东东莞·期末
知识点:明成祖加强君权郑和下西洋永乐大典、四库全书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思想光芒】

材料一   老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春秋后期楚国人。他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感叹他学问的高深。老子年老时,留下了五千言的名著。这部著作流传甚广。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它是世界上被译成外国文字最多的著作之一。

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春秋后期鲁国人。弟子三千,其言行被编成《论语》一书。他为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和世界思想史上享有重要地位。

墨子,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曾担任宋国大夫,他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盛世魅力】

材料二   唐代社会经济发展繁荣。当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士人读书风气盛行,教育事业也因此发展,文学艺术繁荣。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日本、大食、天竺等国纷纷遣使到唐朝……日本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使团庞大,居各国之首。

【科技贡献】

材料三

年代世界科技发明/中国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百分比
10011500673857%2943%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和平使者】

材料四   明朝时期,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带去瓷器、丝绸、茶叶等中国特产,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如象牙、宝石、香料等。郑和所到之处,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人物与思想主张连线搭配起来。
孔子   墨家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墨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
老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士人读书风气盛行”的原因。举出唐朝与天竺交往的史实。
(3)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科技发明的状况。任举一例这一时期的科技发明。
(4)根据材料四,概括郑和船队受到热情接待的原因。
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见下列图片


材料三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

——改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

材料四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五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经济繁荣、文教昌盛、国力强大。有学者认为,唐朝盛世时期的皇帝,在执政时都极为重视人才的作用,可以说唐朝兴盛的最重要原因在于用人,大量杰出人才为唐朝的盛世提供了有力保障。

——摘编自王永平《从“天下”到“世界”:汉唐时期的中国与世界》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2)材料二中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两幅图是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图一的名称是什么?图二有何用途?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诗有什么的特点?杜甫的诗为何被称为“诗史”?
(4)材料四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是什么?
(5)你是否同意材料中关于唐朝兴盛原因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只答同意或不同意不给分,言之成理即可)
发展经济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有作为的统治者无不重视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1)据材料一,指出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的理解。

材料二   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他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在政治上,他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发展经济,改革税制,使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他在位的前期,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中国历史》


(2)指出材料二中“盛世局面”和“鼎盛时期”的名称。据材料二,归纳其共同原因。

材料三   宋朝的制度和文化有了重大发展,它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外贸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

——摘编自(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3)据材料三,概括宋朝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