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项目中国(1952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2.37千克4千克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10.9千瓦时2949千瓦时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材料一中的局面,该措施的实行,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2)图A中的新闻标题提出的背景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B中的报道是否真实。你的理由是什么?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恰恰是没有仿照西方民主模式才成功的, “中国模式”的成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使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摘编自《时代周刊》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中国模式”在政治制度方面指什么。在经济体制方面指什么?该经济体制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出的“中国的发展”道路的名称,并谈谈你对这一发展道路的认识。
21-22八年级下·陕西安康·期末
知识点: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取得辉煌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项目中国
(1952年产量)
印度
(1950年产量)
美国
(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2.37千克4千克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10.9千瓦时2949千瓦时

材料二:由于特殊的国内外形势,毛泽东借鉴了苏联的工业化模式,并对其弊端进行了反思和调整。1956年,他指出:“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

——摘编自鲁碧华《毛泽东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反思与突破》

材料三:用和平的方法而不是用暴力的方法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经过若干过渡阶段逐步完成而不是一次完成,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创造…经过调整和改革,逐步得到解决,这是为以后的事实证明了的,那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三卷)


(1)从材料一中可以提取什么历史信息?据此,新中国采取了怎样的举措?
(2)材料二中“苏联的工业化模式”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不能养活工人“反映出这一计划存在什么弊端?
(3)材料三中在农业方面实现过渡的“和平的方法”指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认识?
近代世界,工业化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可以这么说,没有它,就没有我们现在这个世界。它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的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在当时就 是英国一个国家能够对抗整个世界,它还使英国走进了现代化的大门,使英国成为第一个现代化国家,这也就迫使整个世界随着英国向现代化的方向前进,因此,我们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19世纪的英国在经济方面如何“引领了当时的世界潮流”?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回答,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成就最突出的是哪两个国家?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材料四                  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存在着什么问题?为此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
(5)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50年代我国工业化建设的两项成就。
(6)综合上述材料,你怎样看待工业化与国家富强的关系?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