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76
制度或政策的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田地间纵横的小路,这里引申为不同田块之间的界限),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三   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汉文帝认为: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农桑。”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了什么制度?它有着哪些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商君”所指的历史人物。列举“决裂阡陌,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写出两点即可)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一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制度的实施带来了什么影响?
(4)材料四反映了汉文帝、汉景帝的什么思想?他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现这一思想?历史上,怎样称呼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
2022·广东深圳·模拟预测
知识点: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秦汉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形式,对中国2000多年历史演进方向带来了深刻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秦诏版”记载:“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臣民、老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意之“(几是不一致的都加以统一,凡是不清楚的都予以明确)。”


(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指谁?“尽并兼天下诸侯”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二   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在地方实行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带来了什么深远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朝在中央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是什么?

材料三   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臣(董仲舒)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3)阅读材料三、材料四,分析秦汉统治者采纳两位大臣的建议后,在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他们采取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材料五   汉文帝认为: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农桑。”


(4)材料五反映了汉文帝、汉景帝的什么思想?历史上,怎样称呼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战……都是为了发展小农经济,富国强兵。因为当时各国政权都是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自耕农既是生产的主力,又是作战的主力。

——杨宽《战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诸侯变法的主要目的。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商鞅为了发展经济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2点即可)

材料三: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材料三中的“新皇帝”指的是谁? 该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一地方行政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制度的实施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 2000万,被征发去打战、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


(4)根据材料四,归纳秦朝残暴统治的表现。并从秦亡的教训中谈谈自己的看法。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