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40
汲取历史的智慧,历史留下了人类发展的足迹,指点着前进的航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材料二:问曰:“天下自唐季(未)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无复言,吾已喻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在隋唐以前,历朝历代的中原汉族统治者基本视其周边的民族地区视之为蛮夷之地,把生活在周边的民族地区的人民称之为蛮夷……但到了隋唐时期,尤其是从唐太宗开始,民族思想就有了很大的转变,开放、兼容并收成为这一时期的特点。

——摘自程陈《唐宋两朝民族关系的比较》

材料四: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者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

——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材料五大国之道,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列宁说:“当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后,我们则必须改变”。美国在 20世纪30年代,又加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秦王朝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在地方上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的大一统,在思想方面采取了什么举措?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的“上”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制其钱谷”,中央在地方设置了什么机构?
(3)根据材料三,指出隋唐时期中原王朝统治者民族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唐朝民族关系和睦的史实。
(4)材料四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国古代哪一位大思想家的主张?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5)依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和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为了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分别实施了什么政策?
2022·山东滨州·一模
知识点: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和特点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汲取历史的智慧:历史留下了人类发展的足迹,指点着前进的航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看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 、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 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

材料四: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折射出中华民族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秦王朝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创立了什么制度?汉武帝为实现“地理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了什么措施?从材料一可见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2)图中AE两处汉代地名是什么?为加强对C处的管辖,西汉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该机构的设置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一带一路”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4)材料四中“北魏是汉化先行者”是指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指出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今天的中国发展可以汲取哪些历史智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统一的第一个时期,大体上是西周到秦。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汉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

--田余庆《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


(1)材料一中,西周中央政权依靠什么政治制度开发了黄河流域的东部地区?

材料二: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2)材料二中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皇帝为巩固统一国家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以元朝和清朝前期为例,说明“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有哪些?(元、明各举一例即可)

材料四:据《明史》记载,1380年,丞相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朱元璋认为:“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来不及转脚跟,意为很快)而亡,汉、唐、宋虽有贤相,然其中多小人专权乱政。”为了解决君相之争,朱元璋对中央的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变革。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对中央的政治制度进行了哪些“重大变革”。

材料五:张传玺在《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中说:“明朝时,考试的内容是‘四书’‘五经’考试范围必须从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则写道:“这是明代考试制度里最坏的一件事。”


(5)材料五中两人所论述的是明朝的什么制度?综合上述几则材料,概括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发展史,并分析对我们的启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