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8 组卷55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何题。

材料一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2019年12月)

材料二至德元年(756年)有三支西域唐军被调回内地,参加了收复长安的战争,以后在此基础上组成了战斗力很强的镇西北庭行营。到了乾元元年(758年)秋天,吐火罗叶护与西域九国首领来朝,请求“助国讨贼”,肃宗派他们赴朔方行营效力。

——摘编自《新唐书》

材料三为了维护统一,消除不听命的节度使,唐朝中央政府又不得不依靠其他节度使,造成国家分裂的局面。总之,各个藩镇在名义上属于中央管辖,但实际上他们并不听从中央,皆各行其是。唐朝最终被朱梁政权取代。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221年12月)


(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哪些主要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唐朝社会发展历程的特征。
(2)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八世纪中期),世界局势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当时世界上哪一个国家的疆域最大?它把中国的哪些重大科技成就传入了欧洲?
(3)综上所述,你能从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历史启示?
2022·山东临沂·中考真题
知识点:穆罕默德与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随着唐朝的兴盛,唐玄宗取得了卓著的政绩,于是他便开始骄情怠政,享乐腐化……他一反开元初年的虚心勤谨,日渐恃能矜骄,他渐次贬斥完不迎合自己的朝臣,宠信佞臣,在他身边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宦官、佞幸组成的腐朽官僚集团……在执政的后期,骄惰怠政,纵情声色,宠信佞臣,穷兵黩武,致使内忧外患,矛盾重重,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

——摘编自邢志刚《论唐玄宗李隆基》

材料三   为了维护统一,消除不听命的节度使,唐朝中央政府又不得不依靠其他节度使,造成国家分裂的局面。总之,各个藩镇在名义上属于中央管辖,但实际上他们并不听从中央,皆各行其是。唐朝最终被朱梁政权取代。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据材料一,举例说明盛唐时期中华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发展。
(2)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哪些主要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社会发展历程的特征。
(3)综上所述,你能从中得出什么有益的历史启示?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非常重视加强中央集权,着力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关系。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朝,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划了。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为防止地方权力坐大,汉武帝采取有效措施使诸侯失去了地方治权;……地方政权的划界,就演变趋势而言,也越来越淡化山川形便,究其原回在于若地方政区地形过于险峻,易守难攻,易形成割据势力。

——摘编自丁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两大基本关系的剖析》

材料三   为了维护统一,消除不听命的节度使,唐朝中央政府又不得不依靠其他节度使,造成国家分裂的局面。总之,各个藩镇在名义上属于中央管辖,但实际上他们并不听从中央,皆各行其是。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2021年12月)

材料四


   
(1)指出材料一中秦朝“其所辖的各地方”实行的行政管理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该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2)材料二中“汉武帝”的哪一措施“使诸侯失去了地方治权”?结合所学知识,该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表明唐朝后期在地方上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后来宋太祖通过哪些措施消除了这一局面?
(4)据材料四的元朝疆域图,指出元朝在地方管理上实行什么制度?管理图中琉球是哪一地方行政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置有什么历史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