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2 组卷8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6年,李大钊发表文章,大声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新文化运动仍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救国方案……中国先进分子对救国方案的探索,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资料

材料二   1918年李大钊部分革命活动

●李大钊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

●毛泽东来到红楼,在李大钊的影响下,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书籍,并且逐渐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

●在北大红楼里,李大钊团聚了一些志趣相投的北大师生,建立了第一个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

●在北大红楼里,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创办了《每周评论》。《每周评论》成为五四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之一。

——摘编自张珊珍《党史第一课——中国共产党成立全纪录》

材料三   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今既被逮,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责。

——李大钊《狱中自述》


(1)据材料一、二,归纳李大钊救国思想的变化。并依据材料,指出导致李大钊思想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概括李大钊宣传新思想的方式。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李大钊的革命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2022·海南·中考真题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和主要内容五四运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李大钊部分革命活动

●李大钊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
●毛泽东来到红楼,在李大钊的影响下,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书籍,李大钊团聚了一些志趣相投的北大师生,建立了第一个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
●在北大红楼里,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创办了《每周评论》。《每周评论》成为五四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之一。
——摘编自张珊珍《党史第—课—中国共产党成立全纪录》

材料二   这次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自6月5日起的几天内,上海就有六七万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随后,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面对工人声援带来的强大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使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开始同工人建立联系。这一联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

            

历史证明,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蓝本”无法在中国“复制”。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影响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摘编自张乾元《中国共产党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1)据材料一,概括李大钊宣传新思想的方式。
(2)据材料二,概括工人阶级在这次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并说明“伟大力量”所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图示,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分析材料三文字材料,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