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8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巴黎是世界五大国际都市之一。公元6世纪起,巴黎成为历代法兰西王朝国都。10世纪起,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旧的城市开始复苏。巴黎全城的贸易和手工业作坊逐渐集中在塞纳河右岸,市场开始形成。位于塞纳河畔的巴黎大学由主教的代理人主持,教授由教会委任。学生在这里主要学习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修完前3科可得学士学位,全部修完后4科可得硕士学位,修完高级专门系的课程才能取得博士学位。


(1)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中世纪后期法国出现哪两种新气象?二者之间有何关系?
(2)上述新变化对西欧历史发展走向有何影响?
21-22九年级下·河南安阳·期末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出现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6世纪起,巴黎成为历代法兰西王朝国都。10世纪起,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旧的城市开始复苏。巴黎全城的贸易和手工业作坊逐渐集中在塞纳河右岸,市场开始形成。位于塞纳河畔的巴黎大学由主教的代理人主持,教授由教会委任。学生在这里主要学习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修完前3科可得学士学位,全部修完后4科可得硕士学位,修完高级专门系的课程才能取得博士学位。

——摘编自《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14﹣17世纪,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这种手工工场比分散的手工工场规模更大,更重要的是集中在一个场地内进行生产……常常有数百名,甚至数千名工人一起干活,而且有着细密的分工,剪毛、梳毛、整毛、纺线、织布、漂染整理等各种工序分别由不同的工人完成。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三   (它)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及政治、哲学著作都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材料一中,西欧出现了怎样的新气象?
(2)材料二描述的手工工场,它的出现使商人和劳动者之间形成了什么样的关系?
(3)据材料二“新的时代精神”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的实质是什么?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逐渐进入封建时代。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庄园的土地分为领主的自营地和佃户份地两部分。领主自营地由依附于庄园的农民义务耕作,自营地的收益全都归封建主所有。而农奴则靠耕种自己的份地为生。农奴对份地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其所有权仍归封建主。若农奴后代继承份地使用权,必须交纳继承捐。

材料三   10世纪后,随着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有了更多的剩余产品,不仅能满足农民及封建主的需要,而且能够提供粮食和原料给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促使了手工业技术的发展,使之达到了专门化的水平;商业活动开始活跃,促进了商品的交换。这样,在主教驻地、城堡周围、修道院附近和一些交通便利、比较安全,能够获得廉价原料与可以顺利出售产品的港口、交通要道等地,一些手工业者通过各种方式摆脱封建领主的束缚,脱离封建庄园,在这些地区定居下来。其后人口逐渐聚集,来往商人增多,于是城市兴起。

——《世界城市史·中世纪欧洲城市》

材料四   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当时,大学的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学习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和神学。

——摘编自部编版九上历史教材


(1)材料一示意图反映的是西欧哪一项制度?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欧庄园经济的基本特点,并指出领主与农民、农奴之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简述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原因。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大学的自治地位体现在哪些权利上。如何认识大学的课程设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