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8 组卷156
报刊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往往把握着时代的命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林则徐搜集各种报刊,看着外国人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和他们怎样看待当时的中国……他在寄呈道光译报材料时又说:“现值防夷吃紧之际,必须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在编写《四洲志》之余,他还搜集了大量的船炮模型图纸等资料,希望进行仿制。

——摘编自2004年第7期《炎黄春秋》《林则徐译报:中国人办报的先声》


(1)材料一中,林则徐翻译外国报刊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与近代的哪场近代化探索活动的目的是一致的?

材料二: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重要文章《变法通议》等均发表于《时务报》。梁启超为《时务报》撰写的政论,痛陈爱国救亡,呼吁变法维新,言论新颖,在爱国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开明官僚中引起强烈反响。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因此《时务报》颇受读者欢迎,数月间行销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

——摘编自陈国庆、聂苏秦著《中国近代思想史纲》


(2)依据材料二,概括《时务报》对戊戌变法所起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时务报》能够“数月间行销万余份”的外部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报刊对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20-21八年级上·安徽安庆·期中
知识点:鸦片战争的影响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戊戌变法的经过报纸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林则徐精选……传教士和商人,搜集各种报刊,看看外国人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和他们怎样看待当时的中国他在寄呈道光译报材料时又说:现值防夷吃紧之际,必须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

材料二: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重要文章《变法通议》……均发表于《时务报》。梁启超为《时务报》撰写的政论,痛陈爱国教亡、呼吁变法维新,言论新颖,在爱国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开明官僚中引起强烈反响。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击顽固守旧势力,因此《时务报》颇受读者欢迎,数月间行销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

材料三:政治上革命今已如愿以偿矣,后当竭力从事于社会上革命。社会革命比政治革命愈属重大,且非兵力所能援助,必须以和平手段从事。中国现有无数荒野地段,未经开垦,故社会革命事业比诸欧、美各国较易达到目的。


(1)据材料一,林则徐翻译外国报纸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一根本目的和中国近代的哪场探索活动的目的是一致的?
(2)据材料二,概括《时务报》对戊戌变法所起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时务报》能够“数月间行销万余份”的外部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在推动政治近代化的同时,还推动了中国哪些方面的近代化?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报刊对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