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2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63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总结了党过去领导土地改革的经验和收训,又适应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形势确定了新政策,成为指导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以及农村文化教育的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新版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明显变化,一定程度改变了旧中国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现状。

——摘编自陈学平、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1)据材料一,指出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
(2)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发展的特征.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党和国家提出进行土地改革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共同目的。
2022·河北保定·一模
知识点:土地改革一五计划的内容及成就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953年起,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明显变化,一定程度改变了旧中国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现状……

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客观地看待本省的实际情况,在以农、轻、重为序的基础上,着力发展轻工业,以轻工业的积累促进农业和重工业的相应发展,福建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并奠定了福建轻型工业体系的基础。

——摘编自陈争平、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及黄超凡《福建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建设的伟大成就》

材料二   1984年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作出了基本判断⋯⋯1984到1988年国家指令性计划工业产品品种由123种减至50种。此后,私营企业开始成批出现;1988年,国家以法律形式确认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摘编自《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7日及王玉茹《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的特点。简述“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历史意义。概括福建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建设的成就。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写出1980年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至少答出两个)概括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这些新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发生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明显变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中国工业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现状。

——陈争平、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材料二   

材料三   受苏联经验影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一度也出现了追求高指标、高速度的问题,长时期坚持“人民公社”“大跃进”“总路线”三面红旗,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这种“极左”思想的影响下,“文化大革命”爆发,使党和国家遭受了极大的损失。

——摘编自孙梦思、邢继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历程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历史意义。并指出“一五”计划期间的建设成就主要集中在哪两个领域?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这些问题得以解决的历史性决策是什么。
(4)请你为上述内容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