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8

材料一   李鸿章办了多年洋务之后,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抑实不如日本。”后来,曾为洋务运动旗帜的江南制造总局,被日军侵占,更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

——《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原因。

材料二     1895年甲午战争的惨败,给中国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耻辱……中国面临的不是强与弱,而是更严峻的存与亡的问题了。朝野上下发出了“保国保种”的呼声。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又进一步道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梁启超于1902年首先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中华民族是我国境内所有民族从千百年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结果。汉、满、蒙、回、藏等民族融为一家,形成了多元混合的统一大民族。后来孙中山等革命派也接受了梁启超关于“中华民族”的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材料三   在社交媒体上,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现场和2021改一改了!”2021年3月18日,中方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的这番表态字字铿锵、掷地有声。同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会议场景对比图刷屏传播。“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美国的这个老毛病要是辛丑年,两个甲子过去了,中国早已不是原来那个中国了,中国人低声下气、丧权辱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3)依据材料三,谈谈你的感受。
2022九年级下·全国·专题练习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著名学者张维为认为,为什么西方老是读不懂中国,从根本上讲,是意识形态的偏见和欧洲中心论的视角,使西方无法理解一个在数千年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基础上形成的现代国家。

材料一   所谓“民族国家”,在西方政治话语中几乎就等同于“现代国家”。18——19世纪期间,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政治运动在欧洲兴起,“民族国家”亦随之兴起。欧洲最早形成的“民族国家”可以说是法国。在亚洲,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也形成了“民族国家”,加入欧洲列强,并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击败了作为传统国家的中国。

材料二   1895年甲午战争的惨败,给中国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耻辱……中国面临的不是强与弱,而是更严峻的存与亡的问题了。朝野上下发出了“保国保种”的呼声。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又进一步道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梁启超于1902年首先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中华民族是我国境内所有民族从千百年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结果。汉、满、蒙、回、藏等民族融为一家,形成了多元混合的统一大民族。后来孙中山等革命派也接受了梁启超关于“中华民族”的观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最早形成“民族国家”的原因,并指出日本明治维新的局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95年甲午战争的惨败,给中国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耻辱……中国面临的 不是强与弱,而是更严峻的存与亡的问题了。朝野上下发出了保国保种的呼声。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又进一步道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梁启超于1902年首先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中华民族是我国境内所有民族从千百年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结果。汉、满、蒙、回、藏等民族融为一家,形成了多元混合的统一大民族。后来孙中山等革命派也接受了梁启超关于中华民族的观点。

材料二   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所占的地位实在太重要了。以往,中国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历次反抗战争,没有一次不是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使多少爱国志士为此抱恨终天。这次抗战却完全不同了。它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反对外来侵略者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而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由于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尊重,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