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2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末状元张謇曾说:“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为此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立了大生纱厂。1914年至1921年这八年中,……大生一、二两厂利润高达1000万两以上。

——摘编自《大生纺织公司年鉴》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与两千年来的历代王朝相比,清廷仍然实行君主专制政体,王位争夺又是无情的斗争。要破这个怪圈,就必须以共和制取代君主制度。

——《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

——《论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之间的关系》

材料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张謇的救国主张。结合所学,写出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事件,分析1914年至1921年大生纱厂快速发展的外因。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认为必须采用的政体。结合所学,写出孙中山为实现这一政体颁布的法律文件。
(3)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4)材料四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哪一政府颁布的法令有关?这一现象体现出当时社会生活哪一方面发生深刻变化?
(5)综上所述,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展呈现的主要特征。
21-22八年级上·江苏南京·期末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张謇及实业活动社会习俗的变化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人民追求文明进步,上下求索,使近代中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末状元张謇曾说:“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摘编自《大生纺织公司年鉴》

材料二   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王宪明蔡乐苏《中国近现代史述要》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与两千年来的历代王朝相比,清廷仍然实行君主专制政体,王位争夺又是无情的斗争。要破这个怪圈,就必须以共和制取代君主制度。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   伴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张謇的救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张謇进行了哪些实践。写出一例即可。
(2)材料二中梁启超主张开学校,清政府为解决“阻碍学校发展”这一问题,在1905年采取哪一改革措施?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写出孙中山为实现共和制这一政体颁布的法律文件。
(4)说出材料四这些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始于哪次历史事件之后?
(5)综上所述一部沉重的中国近代史留给我们太多的感悟与反思,请写出你的认识。
在西方的工业文明冲击下,近代中国在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财政收入不增加,军事工业便不可能发展。而国家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首先使国家富起来。在这种形势下洋务派提出“欲自强先求富”,强调以“富”为基础和“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的主张……但因为企业受到清王朝及官僚的控制,其生产规模、利润分割要听命于清王朝。

——赵德馨著《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材料二   从6月11日到9月21日这一百多天中,皇帝迅速地接连发布一百多条上谕,试图以空前规模大力推行变法维新。8月前大多数法令涉及经济、军事和文教领域……尽管维新运动没有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全国规模的影响。

——费正清、刘广京著《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材料三   清木状元张謇曾说:“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为此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1895年创立了大生纱厂。1914至1921年这八年中,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大生一、二两厂利润高达1000万两以上。20世纪20年代以后,纱厂就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

——摘编自《大生纺织公司年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兴办民用工业”的积极作用。作者认为洋务派“求富”路上阻碍其发展的因素是什么?材料反映的这场运动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什么地位?
(2)材料二评价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法令”在经济领域提出什么措施?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历史事件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张謇的救国主张。材料认为推动张謇企业在1914至1921年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大生纱厂的发展体现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有什么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西方的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近代以来,实现工业化和国家独立富强成为中国人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工业起步于哪一运动当中?

材料二: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兴起,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有了初步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他们试图改变封建专制制度,期待以政治近代化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孙中山等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为改变封建制度,实现政治近代化所做出的努力而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三: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为此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立了大生纱厂。1914年至1921年这八年中,……大生一、二两厂利润高达1000万两以上。20世纪20年代,张謇的企业处境艰难,濒临破产。

——摘编自《大生纺织公司年鉴》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的救国主张是什么?推动张謇企业在1914年至1921年快速发展的外因是什么?

材料四:轮船、火车等新兴交通工具的实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4)近代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什么?
(5)综上所述,你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