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6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近现代的思想解放运动提供了社会前进的力量源泉,成为了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夷夏之辨】

材料一:在战争惨败冲击下产生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标志着传统的以夷夏之辨为表征的族类观开始发生变化……当清廷渐渐明白没法阻挡强大的外夷时,他们感到确实需要做一些实质性的改变来增加自己的实力,“自强”被认为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孟红莉《从“夷”到“客”:晚清时期夷夏之辨转变的关键点》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自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中的地位。并举出一例以“自强”为口号而创办的企业。
【体制之探】

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1898年)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为实现“中国之治强”,在康有为等人的推动下,清政府进行的变革尝试有何影响?

材料三:中国历史上的多次革命,唯有辛亥革命在破旧与立新两方面,堪称历史性的首创之举。

——武汉大学教授冯天瑜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破旧”方面的“首创之举”是什么?“立新”在思想方面有何表现?
【文化之争】

材料四:自西方文化输入以来,新旧之冲突,莫甚于今日……盖吾人须知,新旧异同,其要点本不在枪炮工艺以及政法制度等等,若是者犹滴滴之水、青青之叶,非其本源所在。本源所在,在其思想。

——黄远生《新旧思想之冲突》(1915年)


(4)材料四作者认为“本源”问题在于什么?
(5)近代中国伴随着思想上的不断革新,近代化的探索步步深入,综合上述四则材料,归纳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先后经历了哪几个层面?
2022·江苏盐城·一模
知识点:洋务运动的评价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影响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
【近代梦碎】

材料一:如图所示

(1)中国“近代梦碎”始于何事?从图1到图2开放的通商口岸位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图3所反映的史实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艰难追梦】

材料二:(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倡导者的梦想”通过什么运动去实现?“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说明发动这个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1898年)

(3)材料三中,为实现“中国之治强”,在康有为等人的推动下清政府进行的变革尝试是什么?在社会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中国历史上的多次革命,唯有辛亥革命在破旧与立新两方面,堪称历史性的首创之举。

——武汉大学教授冯天瑜

(4)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四中“破旧”方面的“首创之举”是什么?“立新”在思想方面有何表现?

材料五: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应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袁腾飞说中国历史》下

(5)材料五中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兴起了什么运动?这个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是什么?
(6)综合上述材料,中国近代的“艰难追梦”,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当西方走向近代化的时候,中国也开始了艰苦的探索历程。某班同学以近代化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来。
(1)中国各阶级在不同领域为推动近代化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知识体系。根据提示将中国近代化探索示意图填写完整。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填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年)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一个李鸿章创办的近代企业。这些企业的创办客观上有何进步作用?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曾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3)材料二反映的是康有为等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那么在经济领域,最能体现资产阶级要求的内容是什么?这代表的是哪个阶层的思想?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州书》


(4)材料三中的陈独秀等为宣传“德、赛两位先生”发起了一场运动,请写出“德、赛”两位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请简要概述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趋势。
一部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人的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不同的思想主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大意是:中国的政治制度远比外国好,只有军事技术不如外国先进。中国要自强,就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
——李鸿章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     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鸿章认为中国在哪一方面不如外国?列举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哪些近代企业?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为了救亡图存他发起了什么重大的政治运动?
(3)材料三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什么?为此,陈独秀等人发起了什么运动?
(4)综合上述材料,请简要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