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5
[转折之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材料一中的“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新的伟大革命”指的是在此次会议上做出的什么伟大决策?

材料二:“(1978年)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材料二中“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采取的具体举措是什么?该具体举措最早是在哪里被探索出来的?第一扇“窗”指的是哪城市?
[富强之路]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获得快速发展,1978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只有3624亿元,1986年突破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2013年中国GDP总量为56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

--《解放军报》


(3)材料三的这组数据表明,改革开放给我们国家带来了什么变化?
[腾飞之路]

材料四: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似乎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材料五: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4)材料四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根据材料五指出,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的建设重点是什么?材料中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指的是什么?
(5)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认识。
20-21八年级下·江西赣州·期中
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的建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是一个光挥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1)材料一中的“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新的伟大革命”指的是在此次会议上做出的什么伟大决策?

材料二   “(1978年)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2)材料二中“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采取的具体举措是什么?该具体举措最早是在哪里被探索出来的?第一扇“窗”指的是哪个城市?

材料三   1978年至2017年,我国就业人员从40152万人增加到77640万人,年均增加961万人。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2017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比1978年增加30.238.6平方米。1978年以来,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强国富民的道路,在国人四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成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强大物质基础。


(3)根据材料三,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强国富民的道路”指什么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材料四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4)根据材料四指出,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的建设重点是什么?材料中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指的是什么?
(5)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挫折之路】

材料一:1978年,邓小平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题词为:给饱受极端主义之苦的中国带来了稳定与安宁。


(1)材料一中的“极端主义”指的是哪一事件?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还发生了什么严重失误?
【转折之路】

材料二: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材料二中的“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为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哪一事件?“新的伟大革命”指的是在此次会议上做出的什么决策?

材料三:(1978年)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如果我们追溯中华人民共和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材料三中“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采取的具体举措是什么?该具体举措最早是在哪里被探索出来的?第一扇“窗"指的是哪一城市?
【开放之路】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叙述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并指出该格局的特点。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多个年头,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转折之路]

材料一:“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材料一中的“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本次会议的召开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1978年)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材料二中邓小平及其同僚为提高农业生产率采取了相关举措,该举措最早是在哪里被探索出来的?第一扇“窗”指的是哪座城市?

[富强之路]

材料三: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十五大报告


(3)材料三的邓小平理论是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请你用一句话简要评价邓小平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地位?

[腾飞之路]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指出,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5)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