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5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时期,近代企业开始在中国出现,以致近代科学在中国传播。这一时期翻译引进了一批自然科学、工程学等方面的著作。西方近代数学、力学等相继传入中国。洋务运动还通过派遣留学生出国求学和开办学堂培养了掌握科技知识的新兴人才。

材料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使部分国人目睹和感受到了科技的优越性,人们对西学的态度由抵拒排斥转向批判性地吸取。同时,洋务运动中科学技术的引进也为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出现创造了适宜的土壤。随着对西方先进技术的认识不断深化,洋务派中出现了要求政治改革,提出君主立宪的进步人士。


(1)据材料一,洋务运动通过哪些途径传播了近代科学技术?
(2)据材料二,概括洋务运动时期科学技术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综上所述,你能得到关于社会发展的什么启示?
2022·河南新乡·模拟预测
知识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改革和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近代以来,中国为实现强国之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使部分因人目睹和感受到了科技的优越性,人们对西学的态度由抵拒排斥转向批判性地吸取,同时,洋务运动中科学技术的引进也为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出现创造了适宜的土壤。随着对西方先进技术的认识不断深化,洋务派中出现了要求政治改革,提出君主立宪的进步人士。

材料二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病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民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摘自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   戊戌政变后数年,革命之论渐昌。1903年,章炳麟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著《革命军》,革命之焰益炽。章炳麟与徐锡麟等设光复会于上海,黄兴、宋教仁等亦立华兴会于湖南。是岁,黄兴、宋教仁举事柳州,败后,二人走日本,刊杂志《二十世纪之新支那》,以鼓吹革命。1905年,孙文至日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政治纲领,并在《民报》上阐发为“三民主义”。1906年,萍洲醴起义,失败。1907年孙文领导惠州起义,不克,同年,锡麟、秋瑾举事,不克。同期,保皇派的《新民丛报》主张君主立宪,与《民报》相对峙,公开论战……至1911年武昌起义止,革命派先后发动了十余次反清武装起义。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近代史》《新编中国史中国控近代史——危局与变革》


(1)依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时期科学技术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新的救国之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车上书”发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昌起义爆发前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进行的努力。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时代使命、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