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274
制度建设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是衡量时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材料一的内容最早在哪次会议上提出?依据材料指出,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

材料二:大会终于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了正确的政治决断和战略抉择,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中国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大会”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该会议决定实行哪一历史性决策?从这一会议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哪里?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一行曾驱车来到安徽省,了解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总书记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


(3)材料中“18户村民”来自哪个村?材料三中习总书记所说的“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指的是实行哪一措施?

材料四: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地发挥。…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4)为适应社会生产力的需要,党针对弊端进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为了与世界接轨,党在哪次会议中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通过对党制度建设道路的分析,谈谈你的感悟与认识。
20-21八年级下·江苏盐城·阶段练习
知识点: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制度建设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是衡量时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二   大会终于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了正确的政治决断和战略抉择,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中国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

材料三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表

年代主要内容
197811月,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1978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980我国开始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5我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1992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该宪法的通过说明我国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这次“大会”指的是哪一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这次会议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理解。
(3)观察材料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分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制度建设的认识。
制度建设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是衡量时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二   大会终于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了正确的政治决断和战略抉择,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中国产党历史》第二卷下册

材料三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表

年代主要内容
197811月,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1978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980我国开始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5我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1992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该宪法的通过说明我国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这次“大会”指的是哪一次会议?
(3)观察材料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分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制度建设的认识。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陆续开展起来。到1956年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比较顺利和创造性地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避免了大的经济破坏和社会动荡。


   

——摘编自高长武《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和历史意义》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一行曾驱车来到安徽省,了解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总书记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材料三: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造成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材料四:邓小平清楚地看到,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邓小平亲自设计并指导实施的一项大战略,旨在充分利用内外市场和资源条件,强化我国的后发优势,加强经济发展。这项战略一方面使中国走上经济迅速发展的道路,也把中国引入国际生活的主流,真正融入国际社会。

——摘编自王红续著《邓小平与中国外交》

材料五   40年来,在西方世界不断唱衰中国的过程中,中国不仅经济稳步发展,而且开辟了独特的发展道路,创造了出乎人们意料的发展奇迹。

——摘自马立党《道路自信》


(1)根据材料一回答,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第一个高峰出现的推动因素是什么?材料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主要采用什么方式完成?三大改造完成对我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习总书记所说的“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发展成我国农村哪一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什么重要影响?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分析,城市经济体制前,企业面临哪些困境?
(4)材料四中的“一项大战略”指什么?根据材料分析其影响?(不得照抄材料)
(5)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你从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获得哪些启示?(至少写出两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