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3
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说法,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和事实依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7年1月3日,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发函,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教材中的“八年抗战”一律修改为“十四年抗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时间和历史事件。

材料二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1931年9月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1937年7月 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对待日军侵略的态度上,导致蒋介石从“力避冲突”转变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发动者该历史事件的是哪两位将军?

材料三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

——习近平在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日本在全面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什么?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歪曲历史,你认为日本应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这段历史问题?
(4)“八年抗战” 还是“十四年抗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不同的声音。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1-22八年级上·山东枣庄·阶段练习
知识点:南京大屠杀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抵御侵略者的血泪史,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辉煌史。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1931年9月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对待日军侵略的态度上,导致蒋介石从“力避冲突”转变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发动该历史事件的是哪两位将军?

材料二   对于抗日战争何时开始,在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说过:“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显然,自1931年算起,到1945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整整是14年,而不是8年。

——摘编自中国干部学习网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十四年抗战”开始和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性历史事件。

材料三   中国军队在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经过极其艰苦激烈的战斗,歼敌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一次战役性胜利。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出动100多个团,对华北日伪军展开以破坏铁路、奇袭据点为主的大规模反击战。

——华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两次重大战役?

材料四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4)材料四中的“惨案”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歪曲历史,你认为日本应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这段历史问题?
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和事实依据。阅读下列材料,探究历史,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年1月7日,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发函,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原教材中的“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

材料二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1931年9月)

材料三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

——摘自习近平在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中和历史所学知识,指出“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时间和历史事件?
(2)什么事件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抗战结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3)材料三所说的“惨案”是指哪一事件?“无辜死难者的亡灵”有多少?
(4)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其中共歼敌1万余人的台儿庄战役的指挥者是谁?
(5)由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指挥的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战役是?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今天世界仍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军军歌》


(1)根据材料一,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共两党采取了什么行动?取得了 什么成果?

材料二: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1931年9月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对待日军侵略的态度上,导致蒋介石从“力避冲突” 转变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发动该历史事件的是哪两位将军?

材料三: 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 说法,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和事实依据。2017年1月3日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发函,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教材中的“八年抗战”一律修改为“十四年抗战”。


(3)根据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时间和历史事件。

材料四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大决战。


(4)材料四中这三大战役有何意义?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什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