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46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然而,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继续传承和发展中华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的战役有什么影响?图二中战役的交战双方是谁?

材料二:秦王(苻)坚与阳平公(苻)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军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兵,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秦军通淝水阵,……谢玄……等引兵渡水击之……秦军遂溃。玄等乘胜追击……秦军大败,自相蹈籍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军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之)七八。

——司马光《资治通鉴》


(2)材料二所叙述的是哪次战役?材料二中的“秦”指的是哪个王朝?这一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3)材料二中提及的两个成语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
拓跋贺赖
邱穆陵独孤
步六孤贺楼
(4)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次改革?请你举出这次改革实行的汉化措施的其他任意两项内容。

材料四:江南之国为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意指江南出产的丝棉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宋书》


(5)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材料四中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开发?
20-21七年级上·河北唐山·期末
知识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文献告诉我们:曹操是个英雄!他是位具有非凡政治胆略的政治家、具备丰富实战经验的军事家,他的诗文还证明他是位杰出的文学家。

——王立群《都是<三国演义>惹的祸》

材料二   太元八年(公元383年),秦兵遇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淝水之战》

材料三   北方少数民族入主给中国北方带来了“胡化”局面……不过在建立政权后,尤其在吸收了士族大夫之后,异族政权又在努力学习汉制和汉文化,自身又在“汉化”。(十六国官制)大致仍以汉晋制度为本。例如诸公制度。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的三省制度。地方州郡县制度……到孝文帝时就孕育出了一个汉化改制的高潮。然而,胡化和汉化既是“交替”的,也是“交织”的。

——摘编自闫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材料四   自西晋末年至东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渡淮过江。他们来自封建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黄河流域。拥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经验。南方本是以农业为主,之后学习北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开发“蛮田”产量颇丰。

——童超《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移民浪湖与土地开发》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哪一举措使曹操在东汉末年割据混战局面中首先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地位?并结合具体史实,说明“他是位具备丰富实战经验的军事家”。
(2)材料二中的“秦”和“晋”分别指哪一政权?淝水之战给这两个政权分别带来哪些影响?
(3)材料三中的“汉化改制的高潮”具体指哪一历史事件?结合该事件的相关内容,说明少数民族“在努力学习汉制和汉文化”。
(4)根据材料四,概括“北方人民渡淮过江”给南方带来的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