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发展演变历程。

材料二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三世界崛起,随着不结盟运动进一步发展壮大,他们强烈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与此同时,西欧联合图强、日本经济腾飞,资本主义阵营分化。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对外政策,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使两极格局走向松动,趋向弱化。

——摘编自孙宝珊《战后世界两种国际格局的两个历程》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推动“两极格局走向松动”的因素。

材料三   现在还无法断定“多极世界”“霸权后的世界”“全球化的世界”这三种观点究竟孰优孰劣,它们只是对国际体系中存在的各种相互抵触的趋势及可能造成这种抵触的各种偶然性所作的说明,不应当从相互排斥的角度加以理解,认为各自的因素并行不悖也许是常识性判断。

——摘自李小华《多极化、全球化、霸权之后?——变革中的国际关系及其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发展的基本特点。
21-22九年级上·山东济南·期末
知识点:杜鲁门主义两极格局的形成、结束及影响“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后果是欧洲霸权地位的衰落以及美国和俄国影响的加强。战后,英法等传统大国希望以胜利者的姿态主导新的国际秩序,于是,全球性的大国协调开始了……《凡尔赛和约》及随后签订的各项条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缔结和约“与其说是协商解决,倒不如说更像法庭上的判决”。因此,凡尔赛体系带来的将不会是永久的和平,而将是新的、更大的危机和冲突。

——摘编自曹胜强《现代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一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没能建立起支撑公允和持久和平的国际体系,二战后国际关系中的雅尔塔体系本质上也是基于大国划分势力范围。苏美争霸使世界陷入了长达40余年的冷战,尽管竞争和对抗激烈,但两大集团力量的相对均衡维系了世界大体和平。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一系列国际治理机制日臻成熟,并且在冷战结束后继续发挥着作用。”

——傅莹《看世界》

材料三:世界多极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历史进程,呈现出不断深入发展的趋势。当今世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朝着趋于均衡的方向发展。与单极世界,两极世界相比,世界多极化更能体现国际社会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摘编自《人民日报》


(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变迁。
(2)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无法维持长久和平的原因有哪些?“与单极世界、两极世界相比,世界多极化”有何优势?
(3)结合所学,你认为影响国际格局变迁的因素有哪些?
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变动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会上缔结的条约将德国定为这场战争的唯一侵略者。凡尔赛会议上也没有新生苏联的代表,协约国对苏联北部的干预行动没有成功,把苏联推向了对立面。

——基辛格《世界秩序》

华盛顿会议的特点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暂时确认了帝国主义之间的海上力量对比。实质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补充,最后完成了战后帝国主义对世界的重新分割,形成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体系。

——方连庆《国际关系史(现代卷)》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之势极大地推动着世界多极化进程;国际力量对比变化朝着有利于世界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世界各大力量的战略调整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要求各国发挥重要作用也推进了世界多极化进程。

——俞国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四版)》

材料三   针对世界发展态势和国际格局的变化,总书记提出中国在和平与发展方面担负的责任更重了,国际体系的变革将赋予中国更多的权重。今后一个时期构建中国特色的新型大国外交将是重点,这意味着中央将中国外交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联系在一起。我国既不同于西方国家、也不同于东亚发展型国家,而这种特性为中国创造性处理区域和全球问题提供了机遇。

——王灵桂《“一带一路”:理论构建与实现路径》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次会议的共同之处,并简述两次会议所形成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体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世界各大力量的战略调整”对多极化的推动作用,并总结影响世界格局变动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举例说明我国在构建大国特色外交方面的贡献,并分析这一政策的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