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就是怀着友好交往的朴素愿望,开辟了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讲话。

材料二:公元1世纪时,古罗马把中国叫做“丝国”,贵族都以穿着中国丝绸为荣。17世纪以来,许多欧洲国家的宫廷和王公贵族更是竞相购藏中国的瓷器、漆器和丝绸、刺绣,甚至不惜重金到中国定做,运回国内珍藏起来。

——普林尼《自然史》

材料三:船只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中国历史》七上


(1)哪一位历史人物为开辟“丝绸之路”做出重大贡献?他是受哪位皇帝派遣出使西域的?
(2)请说出当时“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最远到达哪个大洲”?
(3)材料三所描述的航线被称为什么?
(4)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主要历史作用?
21-22七年级上·湖北襄阳·期末
知识点:张骞通西域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以来,西北地区是许多不同民族进进出出的地方,千里驼铃,渡过沙碛,胡过山隘。自从汉代开通西域的丝道,中国经由这个西北的出入口,与中亚、中东及更远地区接触,两千年来从未停止。中国的丝帛西运,西方的宗教东来,佛教、袄教。都从这一条通道传入中国地区,也再转输东亚其他地区。中国获得了贸易的利润,然后西方思想的刺激,更为深切地改变了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

——摘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汉代开通西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并根据材料一概括“丝道”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地图上的“大秦”指的是哪个国家或地区?

材料三:汉代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更重要的一条航线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再转运到更远地区。

——摘自部颁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航线”最远到达什么地方?结合所学知识,这条航线被称为什么?

材料四: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丝路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连接古代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海上通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更重要的一条航线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在转运到欧洲地区,因此这条航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海上航线”最远到达什么地方?这条航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据考证,“华光礁1号”当时是从福建泉州港出发,船货均为南宋外销瓷器,最终在西沙群岛沉没。这意味着,沉船行驶在向西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前往东南亚甚至更远的地方。专家认为,“华光礁1号”古沉船遗址及出土文物,记载着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标志着中国人开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先河,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摘编自2016425日中国新闻网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艘沉船的出土文物主要是什么物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外贸管理部门是什么?

材料三:明朝政府……宣布在福建漳州海澄月港部分开放海禁……于是,大量的满载生丝和丝织品的中国商船涌向马尼拉同西班牙殖民者进行交易……由此说明,海上丝绸之路至此已发生了新的变迁,即从原先向西经东南亚到印度洋、非洲,转而向东经马尼拉,越过太平洋到达美洲大陆,然后再经墨西哥湾、大西洋延伸到欧洲大陆。

—李金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变迁》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朝海上丝绸之路路线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世纪初哪次远洋航行为这一变化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开辟的积极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