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5
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江苏六合、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晚期的铁农具。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我国在黄河流域的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000﹣4000年的铜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商代后期,青铜器制作水平达到高峰,表现为器类繁多,造型庄重,花纹繁缛细密。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等。

材料三:张骞出使西域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摘自万翰等编著《世界五千年》

材料四: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材料五:六朝(三国孙权建立的东吴,定都建业;东晋改名建康;南朝的宋、齐、梁、陈均定都于此,即今天的南京)的时候,统治者推行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的措施,促进了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哪一方面的情况?
(3)材料三中所说的“商贸大道”后来被称作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条通道在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
(4)根据材料四、五,概括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21-22七年级上·辽宁沈阳·期末
知识点:江南开发的原因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许多人以“牛” “耕”作为名字,例如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名子耕。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什么特征?

材料二: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取得大的成功。……废除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从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中国古代史稿》


(2)材料二的“废除了旧的经济制度,建立新的经济体制”是指商鞅变法中哪项措施?

材料三: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摘自万翰等编著《世界五千年》


(3)说出材料三中的“商贸大道”的名称。并根据材料三,概括这条大道的作用。

材料四:(南朝)刘宋时,江西已成为江南稻米的重点产区之一,鄱阳湖流域更成为南朝著名粮仓。《隋书•食货志》记载:(南朝)萧梁时,“其仓……在外有豫章仓、钓矶仓、钱塘仓,并是大储备之处。”

--《江西通史》


(4)据材料四,指出江西经济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当时江西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盟国。当时,仅新疆就有大小36国。汉武帝对西域各国大力争取,西域各国也反对匈奴,倾向汉朝。汉朝初步控制了今南疆各国,后又控制了北疆……从此,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统属于西汉王朝。

——摘自七年级上《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设什么机构标志着新疆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材料二   张骞出使西域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摘自万翰等编著《世界五千年》


(2)材料二中所说的“商贸大道”后来被称作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条通道在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

材料三   楚越(江南)之地,地广人稀,以种稻捕鱼为生活来源,有的地区还处于刀耕火种的地步……大多数人家没有积蓄很贫困。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四   江南这里的国家真是繁荣昌盛……土地广阔肥沃,百姓勤劳耕作。一年丰收,就能使很多郡县不愁吃喝。……渔业,盐业和矿业都很发达,能够供应各地需求;丝绸布匹产量很大,能够让天下老百姓都穿上衣服。

——《宋书》(注:宋,指南朝的宋)


(3)对比一下,《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4)想一想,江南地区出现《宋书》中描述的景象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五   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而言,当时生产的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这为隋唐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赵常兴、安鲁《六朝移民与江南经济区的形成》


(5)依据材料五,概括自东吴至南朝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古代各民族出现交融,对外交往也有了初步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张骞出使西域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摘自万翰等编著《世界五千年》

材料三   鲜卑姓改用汉姓的情况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步六孤

拔拔

长孙

贺兰

达奚

独孤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修筑长城的目的,并简要概括作者对修筑长城的看法。
(2)材料二中所说的“商贸大道”后来被称作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条通道在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次改革?它有何重大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