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293
仔细观察下面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古代埃及示意图

图二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公元前3500-前359年)

图一: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埃及的历法根据尼罗河的涨落规律制定,使用的书写材料的原料来自尼罗河中的植物由于需要测量尼罗河的水位丈量洪水退去后的两岸士地,再加上建筑等方面的计算需要,古埃及人发展了数学。尼罗河还提供了通道,有助于埃及的统一,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图二: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在两河流域,河水带来大量的沉淀泥土,苏美尔人用泥土制成泥板为“纸”,用削成尖头的芦秆或木棒等做“笔”,然后直接压刻,诞生了著名的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在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的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两河流域也依靠境内河流发展农业。


(1)依据以上图文内容,写出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产生的大致时间。
(2)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3)根据以上图文内容回答,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产生与发展都与什么地理因素有关?
21-22九年级上·辽宁沈阳·期末
知识点:古埃及古巴比伦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埃及示意图


   

材料二:公元前2600年左右,胡夫修建了著名的吉萨金字塔,该金字塔高146米(现高138.75米),共使用约230万块石材,建成210个台阶,古代旅行家将之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胡夫的儿子哈夫拉在古萨金字塔西南为自己修建了金字塔,高143.5米(现高134.6米)。胡夫的孙子孟考拉又修筑了高66米的金字塔。

——李海峰《古代近东文明:古代两河流域、古埃及、波斯等古文明探所》

材料三:古代埃及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公元前1303-公元前1213年

拉美西斯二世在位,多次打败利比亚的入侵和海上民族的侵略,但他在位期间,王室内讧不断,政府腐败,造墓工人怠工事件层出不穷

公元前9世纪以来

埃及几度分裂,多次遭到努比亚和利比亚的入侵

公元前525年

波斯国王入侵埃及,攻占孟斐斯,埃及成为波斯的一个行省

公元前332年

亚历山大进入孟斐斯,自称埃及法老,将埃及分为两个行省

公元前30年

屋大维率领罗马军队进入埃及,埃及实际成为罗马皇帝的“私人领地”,埃及的全部收入都成为皇帝的“私产”

——根据王海利《埃及通史》整理


(1)观察材料一的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的理由。古埃及疆域最大时地跨哪两个大洲?
(2)材料二中的金字塔与古代埃及国王有什么关系?
(3)为测量尼罗河的水位和建筑金字塔等方面的需要,古埃及人发展了哪一科学?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分析公元前525年以后古代埃及文明没能延续下去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埃及文明的类型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两河流域文明)的类型形成对照,是一种帝国文明而非城市文明。这一文明之所以颇为稳固且延续很长时间,主要得益于其地理环境。埃及是一个长时间处于同一王朝统治下的统一的大河流域国家。尼罗河流域与美索不达米亚不同,它的西面是利比亚沙漠,东面是阿拉伯沙漠,南面是努比亚沙漠和尼罗河大瀑布,北面是三角洲地区的没有港湾的海岸,这些自然屏障使它受到特别好的保护,不易遭到外族的侵犯。埃及人生活在这块安全的流域地区,可以自由自在地安排自己的命运,不受外界的干涉。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不同,没有因不时的外族入侵而引起的万花筒似的帝国更换。而且,尼罗河就像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地区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尼罗河平缓的水流使北上的航行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毫不费力。这样,埃及人就拥有了宝贵的手段进行可靠的交通运输,它促进了整个流域地区在约公元前3100年时的统一。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

材料二:最初的苏美尔文字是刻在石头上的,由于刻写不太方便,以后,人们逐渐用黏土制成的泥版作为“纸”,通常以削尖的芦苇为笔,在上面书写,提笔处较窄,落笔处较宽,颇像木楔,故名“楔形文字”。书写者通常在泥版上画出格子,然后书写。有时只是在泥版一面写字,有时两面都写字,书写完后就将泥版拿去晒干,然后放到炉子中焙烧。这种楔形文字泥版既可以一块构成一篇独立的文献,也可以几块或几十块连贯而组成一部书。通常每一块泥版的下端刻上顺序号码和手稿名称(此名称由手稿的前几个词组成,类似于《论语》中的篇目)。为了便于寻找和阅读,上、下两块泥版往往重复一行,以示衔接。需要保密的文件,用另一块泥版盖上,还可以在两块泥版的四边接合处用软泥封住,加盖印章,成为一个泥制的“信封”。起初,符号从上往下写,后来转向从左向右写,类似汉字书写方法的变化。这种奇特的文字比埃及的象形文字还要早,是当时两河流域地区的通用文字。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代初开始,它就向外传播。首先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传到阿卡德,形成阿卡德语,然后又传给埃兰人、胡里特人、巴比伦人、亚述人、赫梯人、加喜特人、乌拉尔图人、波斯人、乌加里特人以及小亚细亚的其他民族,从而形成了一个以苏美尔为中心的“楔形文化圈”,犹如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的“汉字文化圈”。因此也有人把楔形文字称为“古代东方的拉丁语”。

——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

材料三:在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中国、古印度)及希腊、玛雅人民族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中国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但显然与上述神话差异较大。

——摘编自《世界文明探源》


(1)根据材料一回答,埃及文明与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文明的文明类型。
(2)根据材料一回答,埃及文明保持长期延续和稳定得益于什么?
(3)从材料二你能获取哪些关于楔形文字的信息?(写出一点即可,1分)
(4)根据材料三,指出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
人类自诞生后,在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地区状况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公元前3500年左右,这里产生了最初的文明;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尼罗河的特产莎草被加工成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
雨水丰沛、植被茂盛的恒河流域逐步得到开发,成为印度历史的中心舞台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不平等的种姓制度……《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印度人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古希腊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公元前8—前6世纪,古希腊城邦逐步发展起来,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帝国,历经10年征战,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古希腊的神话、悲剧和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下)》整理


(1)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相关信息,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该主题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示例】观点(主题):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

论述(阐述):在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及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古埃及文明随着版图的扩张向外传播。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通过武力扩张,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传播了希腊文化。因此,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


(2)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古代文明具有哪些共同特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