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248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西晋灭亡后)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资治通鉴》


[注释]差安:相对安定。

材料三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卷七《高祖纪》

材料四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和繁荣的内在动力。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各族群众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国家兴旺发达,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图中A、B处分别指哪两个朝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呈现出怎样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晋后期人口南迁的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所述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请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意义。
20-21七年级上·贵州六盘水·期末
知识点:秦朝的建立西晋的兴亡江南开发的原因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下面是某班同学以“民族共同体”为主题设计的活动探究方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太和十八年十二月)壬寅,革衣服之制……(太和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丙辰,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戊午,诏改长尺大斗,依《周礼》制度,班之天下。

——魏收《魏书》卷七《高祖纪下》

材料四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交融,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摘编自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战国到秦朝的历史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完成统一的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改革的具体名称,写出一项具体的改革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3)综合上述四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因素。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口迁移示意图

材料二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宫。(孝文帝)六个王妃中,除一女出于鲜卑八大贵族之外,其余都是中原的著名汉族大士族。

——摘译自《魏书》

魏主(孝文帝)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诸功臣自代(古郡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摘自《资治通鉴》

材料三


                 
北方少数民族耕耙图                      穿裤褶服南朝乐队                                 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北方
                                                                                                                                传入的少数民族坐具
(1)观察材料一的示意图,分别概括两次人口迁徙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措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交融的表现。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民族大交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解历史



(1)比较材料一中图1和图2形势图,指出图中诸侯国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一变化对于中华民族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

材料三: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壬寅,(孝文帝)革衣服之制.....太和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北齐]魏收:《魏书》卷七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在我国历史上有何作用?

材料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由史鉴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