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2
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童年的孙中山喜听太平天国的故事,崇拜洪秀全;少年孙中山先后赴檀香山、香港等地,曾就读于教会学校、西医学院,仰慕西方文明,立志“改良祖国,拯救同群”;毕业后他先后在澳门和广州等地行医。通过行医实践,孙中山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便“借医术为入世之媒”,联络有志改造中国的仁人志士,寻求救国的途径。1894年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建议失败后,认识到必须颠覆满洲政府。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1)依据材料一,归纳推动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在初次举行起义失败后,“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

(摘编自《孙中山自述》

材料三:20世纪初,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各种革命团体如光复会、华兴会等纷纷成立,孙中山又组建了中国同盟会。1906~1910年,先后爆发了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等。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人们对革命党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三,分析革命形势高涨的原因。

材料四: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摘编自孙中山《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1924年1月)


(3)依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4)综合以上材料、问题和所学,你能感受到孙中山的什么精神?
21-22八年级上·河北唐山·期中
知识点: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在初次举行起义失败后,“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

——摘编自《孙中山自述》

材料二:20世纪初,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各种革命团体如光复会、华兴会等纷纷成立,孙中山又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19061910年,先后爆发了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等。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人们对革命党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材料一、二,概括革命形势高涨的原因。

材料三:“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摘编自《新陈代谢》(1912年的《时报》)

材料四:19191010日,在纪念武昌起义8周年之际,面对国内军阀割据的现实,孙中山不无哀痛地说:“革命军起矣,民国由之立矣,但革命之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

——摘编自张晨怡《教科书里没有的民国史》


(2)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不得摘抄原文)。根据材料四,说明孙中山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

材料五: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举办辛亥革命周年纪念活动的决定。决定中说,……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纪念辛亥革命,回顾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祖国统一而不懈奋斗的艰辛历程,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致力振兴中华的光辉业绩,对于发扬光大辛亥革命精神,增进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广泛凝聚一切智慧力量,共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新社北京20201111日电


(3)根据材料五,说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纪念辛亥革命有什么现实意义?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初次举行起义失败后,“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

——摘编自《孙中山自述》

材料二       20世纪初,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各种革命团体如光复会、华兴会等纷纷成立,孙中山又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1906~1910年,先后爆发了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等。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人们对革命党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材料一、二,概括革命形势高涨的原因。

材料三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剪发兴,辫子灭; 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摘编自《新陈代谢》(1912年的《时报》)

材料四     1919年10月10日,在纪念武昌起义8周年之际,面对国内军阀割据的现实,孙中山不无哀痛地说:“革命军起矣,民国由之立矣,但革命之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 也。”……

——摘编自张晨怡《教科书里没有的民国史》


(2)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不得摘抄原文)根据材料四,说明孙中山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

材料五     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举办辛亥革命周年纪念活动的决定。决定中说,……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纪念辛亥革命,回顾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祖国统一而不懈奋斗的艰辛历程,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致力振兴中华的光辉业绩,对于发扬光大辛亥革命精神,增进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广泛凝聚一切智慧力量,共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新社北京2020年11月11日电


(3)今年是辛亥革命多少周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纪念辛亥革命有什么现实意义?
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初次举行起义失败后,“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

——摘编自《孙中山自述》

材料二:20世纪初,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各种革命团体如光复会、华兴会等纷纷成立,孙中山又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1906~1910年,先后爆发了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等。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材料三:“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摘编自《新陈代谢》(1912年的《时报》)

材料四:1919年10月10日,在纪念武昌起义8周年之际,面对国内军阀割据的现实,孙中山不无哀痛地说:“革命军起矣,民国由之立矣,但革命之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

——摘编自张晨怡《教科书里没有的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人们对革命党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材料一、二,概括革命形势高涨的原因。
(2)材料二中“三民主义”指哪三大主义?其核心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不得摘抄原文)。根据材料四,说明孙中山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