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6 组卷592
工农武装割据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请回答:
(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请列举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红军中的党组织,由军委而团委、营委,连设连支部,各班自成一小组。这个组织,很能适用于斗争……官长士兵的穿吃一样,待遇平等。

——杨克敏《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1929年2月)

在四军各团营兵士内,是非常团结,彼此相依为命的……每个士兵都知道对工农的帮助的重要,到达某一地方每个士兵能自动向群众宣传,与之发生亲密的关系。

——陈毅《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1929年9月)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工农红军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原因。
(3)下面两图属于长征题材的油画作品。请你品读下列两幅美术经典,谈谈从中受到的革命传统教育。


                         《理想大于天》                                                              《送别》
2021·江苏南通·中考真题
知识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农村根据地创建长征胜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他们公然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红军中的党组织……由军委而团委、营委,连设连支部,各班自成一小组。这个组织……很能适用于斗争。官长士兵的穿吃一样,待遇平等。

——杨克敏《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19292月)

在四军各团营兵士内,是非常团结,彼此相依为命的。……每个士兵都知道对工农的帮助的重要,到达某一地方每个士兵能自动向群众宣传,与之发生亲密的关系。

——陈毅《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19299月)

材料三 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也正是由于这一转变,我们党才能够胜利地结束长征。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四 长征题材的油画作品



                    图一   《革命理想高于天》                                                          图二《送别》
(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请列举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工农红军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指出这次“会议”的名称和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感受到的革命传统。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1926年11月底,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湖南有54个县建立了农民协会组织,到1927年1月,会员增加到200万人。1926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特别会议,陈独秀在会上指责湖南工农运动“过火”“动摇北伐军心”“妨碍统一战线”。

192714日至25日,毛泽东到湖南的湘潭、湘乡、衡山、醴陵和长沙等县考察农民运动。他召集农民和农运工作者开各种类型的调查会,写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报告中,他热烈赞颂农民群众打翻乡村封建势力的伟大功绩,阐明农民斗争同革命成败的密切关系。他强调:必须把农民组织起来,“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

——据《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近代史》整理

材料二 红军中的党组织,由军委而团委、营委,连设连支部,各班自成一小组。这个组织,很能适用于斗争……官长士兵的穿吃一样,待遇平等。

——杨克敏《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

材料三 在四军各团营兵士内,是非常团结,彼此相依为命的……每个士兵都知道对工农的帮助的重要,到达某一地方每个士兵能自动向群众宣传,与之发生亲密的关系。

——陈毅《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陈独秀相比毛泽东对农民运动的认识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27年毛泽东的调查研究帮助其找到的革命道路。
(2)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请列举三件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工农红军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估计,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企业共有698家,资本总额33082万元。到1920年,近代工业企业达到1759家,资本总额50062万元。中国的产业工人在1913年只有60多万人,到“五四”之前,达到了200多万人。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逐渐成长,并于五四时期开始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必将产生其政治的代表。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1913—1920年中国工业的发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时期工人阶级是如何“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的。

材料二   中国工人运动最初主要是自发的经济斗争。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工人运动转变到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阶段。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工人阶级的独立斗争是不能得到胜利的。中共三大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单纯领导工人运动转移到国民革命中来。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工人运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国民革命”的原因。

材料三   


——摘编自沙健孙《毛泽东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史论要》


(3)材料三示意图中,和1927年相比,1928年工人和农民的党员成分比例都有所变化,任选一个(工人比例或者农民比例),从变化表现和原因两方面进行解读。

材料四   红军中的党组织,由军委而团委、营委,连设连支部,各班自成一小组。这个组织,很能适用于斗争。……长官士兵的吃穿一样,待遇平等。

——杨克敏《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19292月)

材料五   在四军各团营兵士内,是非常团结,彼此相依为命的。……每个士兵都知道对工农的帮助的重要,到达某一地方每个士兵能自动向群众宣传,与之发生亲密的关系。

——陈毅《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19299月)


(4)结合所学,举出1929年中国共产党为加强军队建设和党的建设而召开的一个重要会议名称。这次会议上确立的建党建军原则是什么?
(5)根据材料四和材料五,分析中国工农红军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原因。

材料六



(6)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材料六中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____(填写图片序号)。你怎样理解长征精神?

材料七   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7)请举出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军事上和政治上所作出的努力各一项。
(8)为上述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