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5
政治制度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哪种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公元前350年,商鞅以孝公迁都至咸阳为契机,将原本分散的小乡、邑等自然聚落编制在一起,设立县,由国君派出官吏进行管理,职位不世袭。这种县制的推行,把分散的权力汇聚到国君手中。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这是秦国国力日强,最终打败群雄,建立中华一统帝国的根本原因。

——选自 《中国通史》


(2)材料二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哪项措施?据材料二回答,秦国的权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中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秦国……建立中华一统帝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这位新皇帝开始……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3)材料三中的“这位新皇帝”是谁?材料反映了“这位新皇帝”采取的哪项措施?这项措施对我国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依据材料概括这项措施的特点?

材料四: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县、郡长官由国君任免,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4)根据材料四,概括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同?依据材料并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分析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的原因?
(5)依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对地方实施管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1-22七年级上·四川眉山·期中
知识点: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