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58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摘自统编版八年级历史教材

材料二: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在多次恳请蒋介石无望的情况下,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摘自统编版八年级历史教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安事变的时间及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20-21八年级上·贵州铜仁·期末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材料三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立起来了。

——毛泽东

材料四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安徽凤阳花鼓词(20世纪80年代)


(1)材料一中的中国人在制度上感觉到不足,从而进行了哪两次改变?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3)写出材料三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时间(年月日)。
(4)材料四中的“改革”指的是在农村推行的哪一制度?该制度的推行有何重要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1年,日本侵略军在中国东北有预谋地炸毁南满铁路一小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炮轰沈阳城。

材料二:   1936年12月17日,应张学良邀请,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到达西安。在弄清情况后,中共中央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不计前嫌地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承诺。

材料三:   事变起因如此:二十六年七月六日夜间十时,日军一联队在卢沟桥附近以演习为名,突然声言一士兵失踪,意图进城搜索。当时宛平驻军……已窥知日军企图又在挑衅,对其要求严加拒绝……敌人见狡猾惯技已不生效,乃于七月七日凌晨五时向我宛平守军开始攻击。……事件便这样的扩大了。而中国人民抗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也就这样揭开了。


(1)材料一叙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什么重大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的目的是什么?中国共产党解决西安事变的出发点是什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重要意义?
(3)材料三中的“事变”指的是什么?“事变”具有怎样的影响?请列举中国人民在敌后战场抗战史实一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