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312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国顺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谱写了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凯歌。

材料一在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爱控后,毛泽东果断改变计划,率部队退到浏阳文家市集中,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据统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牵制敌军最多时达60%以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对日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刻印着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幸福而英勇献身、无私奉献的奋斗史。

——《人民日报》

材料四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人教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落脚点”是什么?从“新起点”出发,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后来在革命道路中出现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了什么作用?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站起来”“富起来”有直接关系的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富起来”,在农村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走自己的路”是指什么道路?
(5)“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创新的党”。请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和祖国统一的相关政策或方针各一例说明。
2021·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
知识点:“一国两制”的构想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某校同学开展了“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主题活动,为丰富活动内容,设置了以下探究环节,请你来参与。

【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材料一   五四运动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的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到六三运动时……有广大无产阶级……参加,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与“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什么关系?

材料二   在攻打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毛泽东果断改变计划,率部队退到浏阳文家市集中,主持召开前委员会议,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中国共产党简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落脚点”是什么?从“新起点”出发,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全心全意为了人民】

材料三   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   

时间成就
1955新中国第一套6000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
1956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956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6中国第一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已经基本完成。农业合作化已经健康地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实现,手工业合作化也基本上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空前高涨。

——《新年的展望》(社论)《人民日报》195711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材料四中“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会变革。这里的“划时代意义”应该如何理解?

【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材料五   以改革开放为起点,中国共产党打开了一条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新路,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国家要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用简明的语言说说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中的作用。

材料六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中共二十大


(5)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坚持走什么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边抗争边学习。在抗争中赢得新生,在学习中重塑自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也在内部改变,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催生一个崭新的中国。

——摘自裴钰《改变中国》


(1)根据材料一,请分别写出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探索近代化道路事件的名称。

材料二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徐国琦《中国与大战》


(2)材料二中的变化促进了哪一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促成了国内哪一政党的成立?

材料三   据统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牵制敌军最多时达60%以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对日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了什么作用?请你写出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的具体时间。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材料四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

材料五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这一伟大创举,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创造性的成果。

——《打开中国奇迹的问号》解说词


(5)材料五中的“伟大创举”指什么?
(6)综合上述材料,从近代中国的百年沧桑巨变中,你得到怎样的认识?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40多年来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材料一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新的历史性跨越,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材料二   1982年,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材料三   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要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经济。

——据人教版八下历史教材。

材料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节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关键一招”是哪一会议作出的伟大决策?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邓小平在当代中国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是在1997年的哪次会议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材料三中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1992年召开的哪次会议定下基调?这次会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材料四摘自2017年的十九大报告,这次会议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什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