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6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阳自古就是米粮川,宋代就出现“一年两熟”的双季稻。宋代建阳人江翱曾出任汝州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令,当地百姓因干旱而绝收。江翱便派人回家乡建阳贩运占城稻(占城又名占婆,今越南中南部)良种到鲁山种植,第一年就喜获丰收。南宋时,“建阳县嘉禾生一本十五穗”(一枝根茎抽出十五枝稻穗),宋理宗皇帝“龙颜大悦”,诏改建阳为“嘉禾县”。

——摘编自刘建话说古建阳

材料二   位于建阳区水吉镇的建窑为宋代著名窑场之一,创烧于唐末五代,盛于两宋及元初,元代中后期走向衰弱。窑场总面积12万平方米。主要以烧制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等墨釉瓷碗为主,俗称“建盏”,不少为御贡品。建盏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日本国曾派陶工到福建学习烧造黑釉瓷的方法。日本都、道、府、县各博物馆和美术馆都收藏有相当数量的建盏,腾田美术馆和静加堂收藏的“曜变天目”茶碗(南宋)被视为国宝级文物。

——摘编自陈明考等《建阳县志》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建阳引种的占城稻传出的国家。概括宋代建阳农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建窑在历史上的地位并归纳“建盏”的特点。
(3)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建阳在宋代时期的贡献。
20-21七年级下·福建南平·期中
知识点:农业发展的原因和表现(宋)手工业兴旺的表现(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隋唐和两宋时期,我国经济、社会高度发展,并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一、图二


材料二   唐宋经济发展的比较

类别唐朝宋朝
农业唐朝见于记载的重要水利工程总计一百六十多
项,著名的有安徽镜湖、山东宾公渠、山西文水
河北三河、四川彭山、湖南武陵等。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住,长江
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
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手工业唐朝的陶光器生产水平很高,代表是邢窑(今河
北邢台)的白瓷,越窑(今浙江余姚)的青瓷。
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光都。南宋
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商业长安、洛阳。苏州。扬州。成都。广州等都是一
定地域内的商业中心。
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
币。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根据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三   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宋代无疑是引人注目的转折期,其突出表现之一是城市发展日益突破原有政治和军事性质的限制,经济和社会功能显著增播……其次,在这一时期,都市化进程加速,城镇数量大幅度增加……第三,以草市—镇市—区域经济中心为三级构成的地方性市场开始形成。

——摘编自厉文君《宋代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考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图二两种生产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我国古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