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47
唐宗宋祖所种下的世界强国之林的民族精神基因,必将促进当今中国伟大的民族复兴梦的实现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吱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

材料二 “夫以铜为镋,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材料三 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为君之道”?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在经济上采取了怎样的“利民”措施。
(2)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唐太宗是如何“以古为镜”“以人为镜”的。
(3)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的“太祖”指何人。他是通过什么事件当上皇帝并建立王朝的?
(4)材料三中,赵普给“太祖”贡献了什么计策?为防止此弊端的出现,宋初统治者制定了哪一基本国策?
(5)从唐宗宋祖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治国或做人的智慧?
20-21七年级下·山西晋中·期中
知识点:贞观之治北宋的建立与统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国古代的制度构建和政策实行既反映了时代特色,又蕴含着国家治理的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初,太宗谓侍从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摘编自吴兢《贞观政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有关治国的思想。在这一治国思想的指导下,唐太宗是怎么做的?

材料二   宋太祖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战斗不息,生灵添炭,是什么原因呢?吾欲再无战乱,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到底该怎么做呢?”普曰:“国家不安者,也没其他原因,节镇太重,君弱臣强罢了。想改变它,也没什么难的,就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摘编自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权”、“钱”、“兵”三个方面任选一个方面来回答宋太祖采取的具体措施。

材料三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都及不上元朝)。

——《元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疆域在我国历史上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元朝在地方上采取什么制度?

材料四   丞相上朝仪式的变化

(4)材料四三幅图中的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
鉴于往事,资于治道。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主要理念。他是如何践行这些理念的?举一例说明。

材料二:一日,宋太祖召见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2)依据材料二,指出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原因和提出的解决办法。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如何“制其钱谷”的?

材料三:为了巩固蒙古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元朝统治者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接受中原先进文化,在中央设立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呈现以中原传统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元朝统治者大力推行以“利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举措。这种做法对他完成统一大业有何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