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85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世而亡,但它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10年,汉朝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400年,足可与罗马帝国相比拟。但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填上横线处所缺的朝代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方面分析这一朝代“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的原因?

材料二   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边疆地区各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基本上会出现混乱局面。混乱中,各民族的相互融合也在加快。第二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呈现统一局面下的民族交融状况。第三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于是各民族政权之间呈现相互并立之势,形成割据分裂局面。但在割据中却有不少交往,有统一的愿望、因素和趋势。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2)中国历史上哪一时期符合材料二所述第一种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试以史实说明。哪一中原王朝符合第二种或第三种发展模式?

材料三   我国古代疆域变化图



(3)根据材料所示疆域图,分析从秦到清朝疆域变化的主要趋势。西汉对西北、元朝对西南地区的统治分别有何创新?
(4)根据以上材料,确立一个学习主题。
2021·江苏泰州·二模
知识点:秦朝的建立唐朝的民族政策元朝民族融合西藏与新疆的治理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纵观中国历史发展,“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亘古不变的主题,更是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10年,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400年。汉朝在公元前后各经历约200年,全盛时管辖的人口约6000万,足可与罗马帝国相比拟,就是从所控制地域和存在的时间上讲,两个帝国也可以相提并论,只是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秦汉时期的政治角度分析“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的原因?

材料二   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基本上会出现混乱局面。但在混乱中,各民族却相互融合。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于是各民族政权之间呈现相互并立之势,形成割据分裂局面。但在割据中却有不少交往,有统一的愿望、因素和趋势。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呈现统一局面下的民族大融合状况。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一时期是材料二中讲述的第一种民族关系发展模式?盛唐时期唐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属于第几种模式?唐朝时怎样处理和边疆各族的关系?举例说明。

材料三   我国古代疆域变化图




(3)根据材料三所示疆域图,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西汉、清朝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统治分别有何创新?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广大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材料四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族民族自治机关。在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引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4)材料四表明,为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什么制度?此外,党和政府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和实现民族团结?试举一例。

材料五     2017年12月14日,台湾文学家、著名诗人余光中老先生病逝,享年90岁。留下了不朽的诗卷《乡愁》。



(5)材料五中表达了诗人一种渴望祖国统一与思乡的情怀。当前我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什么方针?
(6)作为新世纪的主人,请你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