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82
2021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55年)春正月,文帝下诏说:“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藉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粢:zī,古代供祭祀用的谷物)。文帝又多次下诏书申劝务农之旨,批评官吏劝农不力,并诏令各地基层官吏设置“常员”,督促百姓务农力田,甚至可全免土地税。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材料二 中国近代乡村治理随着专制统治崩塌,乡村治理模式发生变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农村为根据地,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乡村治理方式,建立了以党组织为核心的、以基层政权和农民为依托的乡村治理新体系。

——摘编自冯骝建、王宇凤《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践逻辑》


(2)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乡村治理新体系”有何鲜明特点?它为哪一革命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材料三 建国以来农村政策调整概况表(节选)

实行时间农村政策主要内容重要影响
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①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978年以来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3)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并指出这两次政策调整有何共同之处。
(4)近代以来,俄国也曾采取相关措施改善农民的地位,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请列举相关史实说明。
2021·江苏泰州·一模
知识点: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俄国农奴制改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文帝二年春正月,文帝下诏说:“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文帝又多次下诏书申劝务农之旨,批评官吏劝农不力,并诏令各地基层官吏设置‘常员’,督促百姓务农力田,甚至可全免土地税。文帝很慎于用法,他不同意那种一人犯法株连全家的做法,强调法用的正才能使民诚实,罪定的当才能使民服从……。”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秦始皇发动了若干次大规模的战争,进行了巨大的国防建设和土木建筑工程。为动员人力、筹集费用,秦朝统治者大大加强了对人民的征敛,赋税非常繁重,刑法非常严酷。

——张凡《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汉武帝晚年的统治政策“当今务在禁暴政,止擅赋,力本农”

——班固《汉书》

材料四 (全面内战时期)当前线士兵在反共战场上遭受巨大牺牲之时,却知道了在农村的家庭的饥饿和不满,“就会产生疑问,他们正在为之奋斗的是否值得以生命去冒险?”国民党既未给农民(士兵的载体)以任何利益与好处,又未解释战争的合理性与必要性,面对共产党通过土地改革予以农民千百年梦寐以求的实惠——土地,由此激起千百万农民保卫胜利果实的积极性,此时……“为谁而战”就成为关键了。

——忻平《南京国民党政权崩溃原因探析》

材料五   (毛泽东说)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治国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归纳两位帝王的不同做法。最终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3)根据材料四、材料五,比较国共两党对待农民需求上的不同之处。从这场战争的结局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4)2021年我国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农村中心工作的历史性的转移。请你为我国乡村振兴献计献策。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阅读下列材料,重温中外历史上各国政府在农业建设方面的重大举措。   

材料一:(商鞅)集小(郡)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大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材料三:建国以来我国农村政策调整概况表(节选)

实行时间农村政策主要内容重要影响
1953—1956年引导农民参加农业合作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978年以来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材料四: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走势图


材料五:美国政府与农民签订合同,国家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在《农业调整法》(1933年5月通过)生效的头一年,屠宰了二千三百万头牛、六百四十万头猪,减少了三万公项小麦和四百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法案实施后,农产品价格回升到1909—1914年农业繁荣时期的水平。

——摘编自李纯武《简明世界通史》

(1)材料一中“为田开阡陌封疆”指的是商鞅变法在农业上采取的哪一措施?       

(2)材料二中两位历史人物在农业政策上的共同点是什么?       

(3)材料三表格不完善,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将农村政策栏目①②处补充完整。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191100日年的还化趋势是因为苏俄实施了什么政策?该政策的实施有什么重大意义?       

(5)依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农业进行调整采取的措施及特点。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54年9月)毛泽东……指出,这次会议是标志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二版)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会议所制定的宪法”的名称。为什么称“这次会议是里程碑”?

材料二如下表中国改革开放若干大事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A___”的决策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B___的改革目标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C____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设想
2020年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1﹣2025年十四五规划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填全表格空格处内容。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说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编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
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
(4)据材料四,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有何现实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